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三年成交270亿元

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中化新网讯 记者在7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三年来,目前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成交额约270亿元,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包括强制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性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两个部分。三年来,全国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

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框架。国务院印发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三项管理规则,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指南、配额分配方案等文件,共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

建成了“一网、两机构、三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一网”是指建成“全国碳市场信息网”,集中发布全国碳市场权威信息资讯。“两机构”是指成立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对配额登记、发放、清缴、交易等进行精细化管理。“三平台”是指建成并稳定运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管理平台三大基础设施,实现了全业务管理环节在线化、全流程数据集中化、综合决策科学化。

碳排放核算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建立碳排放数据质量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优化核算核查方法,对企业排放关键数据实施月度存证。创新建立履约风险动态监管机制,督促企业按时足额完成配额清缴,目前企业均建立碳排放管理内控制度,管理水平和核算能力显著提升。

碳市场活力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4.65亿吨,成交额约270亿元。交易规模逐步扩大,第二个履约周期的成交量和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分别增长19%和89%。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由启动时的48元/吨,上涨至7月26日收盘价91.6元/吨,上涨了90.8%。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探索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深化碳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相关推荐

重庆气矿推进光伏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卧北中心站光伏发电量18597千瓦时,气矿首座光伏发量站发电量持续稳定.截至目前,光伏发电量已累计达到10.6万千瓦时。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上海石化首季取水量创五年新低

今年以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狠抓运行优化,强化水质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减排工作。一季度发电取水量降至1.43立方米/兆瓦时,较去年同期下降28%,创近五年新低,实现经济效益...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中韩石化应用固废回收新技术

近日,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韩石化)环保技术取得新突破,其3号催化装置将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脱硝过程中产生的亚硫酸钠固废成功转化为工业产品,纯度达80%以上,实现“变废为宝”。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北京碳市场去年成交额3.71亿元

记者5月13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地下“绿色画笔”绘就环保动脉

近日,山东省昌邑市潍河畔,随着最后一根管道从G309国道地下平稳回拖,由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建工公司承建的济青管道提升改造工程三区段6条定向钻穿越任务全部完成。这一刻,项目经理薛大帅紧握对讲机的手终于...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红光公司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

一季度,中国兵器北化研究院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红光公司(以下简称红光公司)通过深挖设备潜能,强化精益管理,打出降本增效组合拳,成功推进天然气锅炉生产提质增效,一季度吨蒸汽燃气消耗较去年同期...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