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上海化学工业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近日正式发布,释放出了上海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推动化工区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行动方案》提出了总体要求,即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园区成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营商环境的新典范,有力支撑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尤其是要在“五个打造”上发力。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一是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水平。依托“一网通办”,落实各类项目审批服务事项接入和纳管,加强数据互联互通,完善“承诺办、容缺办”模式。二是推进重点领域审批改革。巩固提升一站式施工许可、综合竣工验收、区域评估、“多测合一”改革成效。三是探索企业服务方式创新。发挥园区投资促进中心作用,强化对园区企业的信息、项目、政策、人才等综合服务。
打造生态复合的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增强项目推进力度。优化科创、产业等项目准入流程,将园区重点项目纳入市级重大工程项目,建立园区重大工程项目库,加快项目推进。二是加强惠企政策支持。出台《上海化学工业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实施办法》,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支持企业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三是补齐产业生态配套。包括用好电子材料交易中心、化学品评议基地等功能性平台,发挥好国际专家咨询会作用,出台《上海电子化学品专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立园区企业进出口查验的绿色通道等。
打造规范有序的安全发展环境。在优化安全环保审批服务方面,《方案》提出,要探索“1人办理”备案制。对于国家第三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危险化学品经营,争取单独开辟上海化工区备案通道,实现“园区事项园区办结”。持续推进园区企业进行减排,统筹协调新项目环保排放量的平衡。
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服务环境。《方案》提出,要加快科创成果转化,建设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上海电子化学品创新研究院等;支持园区企业申报国家和市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科创载体;加快引进化工新材料等创新导向的科创项目(含中试)建设;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加大在户口、住房、医疗、教育、资金等方面人才政策供给;激发用人主体积极性,培育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
打造完善包容的公共配套环境。《方案》明确要求,要降低公用工程服务成本,进一步督促公用工程企业落实园区关于公用工程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支持园区企业研究集中采购外部绿电的途径和方式,推进在园区公共区域建设有成本竞争力的绿色能源项目;加快推进与金山、奉贤两区道路贯通及交通站点建设,提升化工区与周边及市中心的连接通达性。
据了解,上海化工区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专业力量,开辟招商引资新赛道。2022年,上海化工区落地项目总投资130.8亿元,同比增长94%,创园区近10年来最好水平。一年来,园区共有37个项目开工、39个项目竣工,这些都与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提升密切相关。
近日,在浙江铭宇罐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批批崭新的气雾罐正源源不断下线,准备发往园区内的金源宏泰、巨申新材料、中氟新材料等制冷剂生产经营企业。
7月1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下称《方案》),标志着山东在探索零碳园区建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开启零碳园区建设变蓝图为施工图的新征程。
为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7月15日,南港工业区危化企业安全业主委员会协同南港应急办,在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召开“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管理”交流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