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采油厂大排量酸化提液工艺累计增油1572吨

中化新网讯 “今年以来,我们对SH10-X13井实施酸化提液举措,8月22日措施完井,25日见油,30日含水下降,日增油达到1吨,供液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目前产量稳定,后期预期增油效果好,有效期可达2吨以上。”10月8日,江汉油田荆州采油厂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刘沛润说。

江汉油田荆州油区红花套油田在荆州采油厂的储量、产量分别占比31%和40%。近年来,该油区油井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原油含蜡较多,容易凝固堵塞油井的出油井筒,影响原油采出,导致产量下降。为提升产量,荆州采油厂对高含蜡井定期进行洗井除蜡维护措施,每次洗井过程中,随着洗井液的冲刷作用,管杆自身的铁锈、管壁上附着的垢等硬物杂质会带入井筒,而且油井中的原油和地层水在温度和压力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各种盐类结垢,如碳酸钙、硫酸钙等,这些结垢物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会堵塞连接井筒套管和储层的炮眼,导致原油无法从炮眼进入井筒被开采出来,例如SH8-P25井初期高产稳产,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递减异常,从初期投产的日产量16吨至12吨。

为解决上述难题,2022年以来,荆州采油厂组织专家开展攻关,发现堵塞炮眼的杂质可通过酸液溶解,于是对出现炮眼堵塞的部分油井开展酸化解堵措施,对炮眼注入少量酸液,成功溶解杂质。技术人员在开展酸化解堵措施时,发现酸液不仅可以对炮眼堵塞物进行溶解,还可以对储层孔隙里的有机物进行溶解,增大出油通道的孔隙半径。

经过多年不断摸索,技术人员认为在酸化解堵作业时可以增大酸液排量,增加排液压力,让酸液通过炮眼大量进入储层深部,疏通孔隙,增长泄油通道,实现对存在非均质性的长水平井段或厚油层的均匀酸化,达到增油效果。但由于红花套区块很多油井储层附近有水层,而红花套区块属于砂岩油藏,储油层和储水层之间的隔夹层物性差,比较脆弱,一旦酸液排量和压力加大,极容易压碎隔夹层,储水层里的水大量进入储油层后进入井筒,占据泄油通道,导致无法出油。

为解决上述难题,今年8月,荆州采油厂联合江汉油田研究院、江汉油田工程院专家联合攻关,最终攻克难题,实现近破压大排量深部酸化提液举措。专家组根据早期红花套油区储层破裂压力、单井井深、地层压力及施工排量等参数,确定了单井所在储油层和储水层的隔夹层不被压开时最大允许的井口压力排量参数,然后根据该参数设计酸液排量和压力施工方案,并积极进行试验。

自2022年编制红花套调整方案以来,荆州采油厂联合两院专家对红花套油区SH10-P11井、SH10-P16井和SH10-X13井等3口油井部署近破压大排量深部酸化解堵实验,成功对近井地带解堵,并改造远井地带,提高酸液作用半径,实验取得成功。截止目前,该厂在红花套油田实施的3口酸化井累计增油1572吨,增油效果明显。

下一步,该厂将加大厂院结合力度,继续加大对江陵凹陷红花套油藏北部能量较充足的疑似堵塞井SH10-X15井等开展酸化解堵,持续提液增产,为荆州采油厂圆满完成年度产量任务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相关推荐

为焦化绿色转型取来“三本经” ——焦化行业代表团赴德交流考察侧记

前不久,一场横跨欧亚的焦化行业“取经之旅”引人注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率代表团前往德国,参加了德国焦化工程师协会(VDKF)举办的“德国2025焦化技术国际大会”,并实地考察了蒂森克虏伯施韦尔根焦化厂...

2025-06-17     中国化工报

江汉油田新工艺新技术显效

近日,从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新工艺新技术总结交流会上传来消息,2024年至今,清河采油厂联合科研单位,围绕稳油上产一体化集智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完成产量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2025-06-17     中国化工报

广东茂名锌溴液流储能基地开工

6月10日,马店河新型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基地、液流储能系统及铅炭储能系统马店河新型储能制造基地奠基动工仪式在广东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举行。

2025-06-17     中国化工报

赣锋首发10MWh储能集装箱系统 

近日,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首款10兆瓦时储能集装箱系统解决方案,搭配5兆瓦PCS交流系统,在系统成本、能量密度、部署效率、安全标准、循环寿命等维度实现全方位优化。

2025-06-17     中国化工报

IEA:今年全球清洁氢能投资将增7成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5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全球清洁氢能领域正迎来投资热潮,2025年清洁氢能投资规模预计达78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70%。

2025-06-17     中国化工报

南疆首座醇氢电综合加注站将投运

近日,从位于新疆温宿县的新疆醇氢巨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车享醇链加注站传来消息,这座集成“甲醇+氢能+充电”综合服务的能源补给站即将投运,标志着新疆醇氢巨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新能源领域探索“多能互补”模式...

2025-06-1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