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在中原油田濮城采油厂濮一中转站的一处动火作业现场,该站站长苏军伟在最后一次核实现场作业环境后,按下了确认键,一张电子作业票即刻生成。
“油田以电子化、流程化为导向,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安全施工作业管理,提高施工作业票管理的时效性、实用性,有效防控了施工安全风险。” 苏军伟介绍说,在“百日安全无事故”行动中,中原油田抓住承包商及直接作业环节这一安全管理最大薄弱环节,使油田高风险作业同比下降32%,“低老坏”行为发生率同比降低52.5%,让安全管理薄弱环节越来越“听话”。
源头治理 高风险作业下降三成
近日,文卫采油厂对新11-15井进行了标准化井口改造,水井井口单流阀使用卡箍连接替代焊接单流阀。“除水井外,在油井井口的标准化推广上,我们将焊接式三通更换为同径卡箍式三通。”文卫采油厂安全环保管理室主任蒋成武说,“从原先需要动火作业,到现在模块化的装卸,换井口作业由许可作业降为常规作业,从源头降低了高风险作业次数。”
据介绍,中原油田强化源头治理,从而减少了高风险作业频次。东濮老区水井回水管线老化加剧,穿孔频次提高,增加了作业风险。为此,油田加大非金属管线应用范围。2023年,该厂推广标准化井口93口,非金属管线铺设272千米,为下步压减高风险作业打下坚实基础。
近期,该油田首台XJ900DB电池储能修井机及配套自动化井口设备在文51-31C2井投入使用。该修井机拥有自绷绳井架,解决了传统修井机需要额外安装井架绷绳的历史。“我们的修井机自带绷绳,避免了施工现场的动土作业。”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安全环保室主任邱争发表示,油田在提高工效的同时,抓实施工风险管控,高风险作业同比下降三成。
过程监控 “低老坏”行为减少一半
除了“四不两直”的现场督导检查外,中原油田的安全督察人员还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生产现场及主要装置开展在线视频督察和智能巡检,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远程管控。
2月23日,油田安全环保督查中心督查三室副主任付允杰利用油田生产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抽查了红色风险等级的施工现场1个,橙色风险等级的施工现场3个,黄色风险等级的施工现场1个。“有了风险等级的划分,我们对重点施工现场的视频督查变得更为方便,可以针对不同的风险级别,对不同的施工现场采取有针对性的督查。”付允杰表示。
安全管理既要关注“人”的不安全因素,又要关注“物”的不安全状态。“登录‘设备四不两直检查平台’,我们仅用几分钟便查看了整个油田的设备隐患及整改情况,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对油田设备管理情况进行追踪调查,消除了设备安全隐患。”基建设备部油气加工技术室梁成宁介绍。
“百日安全无事故”行动开展以来,油田持续开展现场督查、视频巡查,及时通报、跟踪典型问题整改效果,“低老坏”行为发生率同比减少了一半。
阶段总结 分类管理消除隐患
2月5日,在中原油田召开的2月份HSE暨生产运行工作例会上,油田安全环保部负责人通报了上月在安全督查中发现的几起典型违规或违章案例。在视频会上被“点名道姓”通报,无异于上了安全管理的“黑榜”,让被曝光单位“脸红心跳”“如坐针毡”,进而鞭策其举一反三的整改问题。
同时,会上还会通报依据新修订的安全和质量节能考核评分标准对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以及责任人的扣分处罚情况。油田强化过程绩效考核,将“低老坏”行为整治、隐患治理进度等关键指标纳入日常考核,提高占比到50%以上,考核及时性、客观性明显增强。
除了问题曝光常态化,油田也注重基层安全典型经验的分享与推广,及时分享典型做法。比如在2月份的HSE暨生产运行工作例会上,储气库管理中心就因严格落实“望、闻、听、测、擦、巡”设备六字管理法和“三级验漏”制度荣登“红榜”。
为科学系统识别、评估与管理化工企业装置、设备老化风险,构建安全风险管控长效机制,近日应急管理部危化监管一司组织编制了《化工装置老化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下称《评估方法》),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6月23日至27日,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监管二处处长李征同志带领5名专家,到福建省漳州市开展粉尘涉爆专家指导服务,组织召开工贸行业治本攻坚重点工作推进座谈会,并在福州、泉州市开展调研,推进福建省落实落...
中7月1日至4日,2025年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地方专家(第二期)培训班在辽宁沈阳举办。来自山东、山西、河南等10个省份26个危化品重点县的200余名地方专家和应急管理部门人员参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