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推出气候中立路线图

  中化新网讯 日前,巴斯夫推出气候中立路线图,即到2050年,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减少25%,到2030年,计划投入高达40亿欧元。

  据介绍,根据巴斯夫目前开发的减排技术和零碳技术的最新进展,该公司大幅提高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的中期目标,与2018年相比,在全球范围内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这意味着在2030年之前巴斯夫计划将当前业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总的来说,巴斯夫计划到2025年投入高达10亿欧元以实现新的气候目标,到2030年继续投资20亿至30亿欧元。

  2018年,巴斯夫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排放量为219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在1990年,这一数字大约是其两倍。新的2030年排放目标代表着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了约60%,高于欧盟减排55%的目标。

  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博士表示:“新的气候目标强调了巴斯夫的决心以及对《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气候变化是21世纪最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调整工艺与产品组合,并且立马加速转型。首先,我们必须专注于这一路线图的初步阶段,而不是只关注最终结果。因此,巴斯夫将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同时我们将加快开发和部署新的零碳化学品生产工艺。凭借提升透明度和提供产品来系统、逐步减少巴斯夫产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碳足迹,我们帮助各行各业的客户减少自身产品的碳足迹。”

  巴斯夫将以新技术替代化石燃料,这些新技术大多由巴斯夫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这些技术的大范围推广要到2030年后才能完全实现。在此之前,为了加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巴斯夫还将继续对现有生产装置的工艺进行系统化的持续改进。此外,巴斯夫还将逐步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以满足其电力需求,并计划投资风电场以促进这一进程。

  目前,巴斯夫正在开发的最重要的新技术之一是用于生产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等基础化学品的电加热蒸汽裂解装置,二是已商业化的水电解工艺以及全新的甲烷热解工艺,三是利用电热泵从废热中生产不含二氧化碳的蒸汽,提高能源效率。巴斯夫的将与西门子能源公司合作,逐步实现这项技术的工业化,并用于全部生产基地的余热回收。此外,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基地,巴斯夫正计划投资北海海底最大的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之一,这将为每年减少100多万吨基础化学品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创造机会。

  巴斯夫预计,向气候中立的生产工艺转型将导致集团主要生产基地对电力的需求在未来十年内急剧增加,其中包括位于路德维希港最大的生产基地。从2035年左右开始,巴斯夫集团的电力需求预计将比现在高出3倍以上。

  薄睦乐补充道:“这将需要我们投资开发和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化工生产转型的先决条件就是可以通过有竞争力的价格,可靠地获取大量可再生电力。目前,德国还无法实现这一点。因此,巴斯夫旨在参与投资可再生能源生产设施以满足自身的能源需求。与此同时,监管框架条款对这一转型在经济上是否可行也至关重要。”


关键字:二氧化碳排放
相关推荐

首套国产化LNG冷能发电装置成效显著

7月10日,我国首套国产化LNG(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装置在中国海油宁波“绿能港”累计发电突破11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6160吨,植树约34.1万棵。

2025-07-16     中国化工报

油藏二氧化碳微生物转化研究获突破

近日,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微生物所的“油藏二氧化碳微生物转化技术研究”项目取得突破,已筛选培育出3株具有应用潜力的高效菌株,并完成5个区块的采出液二氧化碳微生物转化能力初步评价。

2025-07-15     中国化工报

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在京成立

  7月11日,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在北京成立。

2025-07-14     中化新网

长城钻探首台“气改电”压缩机组落地

截至6月23日,长城钻探苏里格气田分公司首台天然气压缩机组“燃气改电驱”示范项目已成功运行40天,预计可年减排二氧化碳2000余吨。

2025-07-09     中国化工报

太钢产品中标最长二氧化碳管道项目

6月22日,太钢集团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焊管用热轧钢板中标国内首条长度最长、管径最大、压力最高、输量最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项目。

2025-07-09     中国化工报

江汉油田实施首口二氧化碳压裂井

  近日,江汉油田采服中心成功自主完成首口以二氧化碳为基液的压裂井施工,标志着该油田在绿色低碳开发技术应用领域取得突破。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