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碳达峰路径渐清晰

  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在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生态环境部将推动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稳步推行碳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从政策方面助力碳达峰进程。其中,黄润秋特别表示,生态环境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目前,我国已有多项碳减排项目落地,石化业绿色信贷也已经出现,作为碳减排重点行业,石化行业将依靠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共同发力。

  政策拉动环保市场和技术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截至2020年底,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了约48.4%,提前超额完成下降40%~45%的目标。但是,当前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仅有30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时间更紧、幅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异常艰巨。

  黄润秋强调,为克服这些困难,我国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减污降碳为主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为共同面对生态环境挑战,尽早实现“30·60”目标,黄润秋提出,一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的积极成果;二是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共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稳定的全球产业链,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低碳绿色产品装备研发与应用;三是担当绿色低碳发展引领者,希望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推动《巴黎协定》全面而有效的持续实施。

  在具体发展路径方面,生态环境部研究员、原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夏光在会上表示,可以把政策驱动力分解为3个方面:推动力、拉动力、行动力。推动力、拉动力和行动力三大政策动力综合起来,就形成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驱动力。其中,推动力指由政府来实施管制性的政策,拉动力是指通过市场来提供激励性、引导性的政策,行动力是指增强社会的行动能力这一类的政策。

  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应用

  会上,黄润秋强调,“十四五”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中方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制定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落实强有力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加大对甲烷等其他温室气体的控制力度,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光大证券近日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碳中和与大重构:供给侧改革、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中指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年限更短,碳排放下降的斜率更大,这对于技术实力要求更高。目前,主要的碳减排技术路线源头减量、能源替代、节能提效、回收利用、工艺改造和碳捕集6大方面。所有6大方面均与化工行业密不可分。

  这份报告指出,源头减量方面,主要的减碳对象涉及电石、烧碱、硅铁、黄磷等高耗能行业,多地已经出台了限制高耗能产业上马或倒逼其转型的相关政策,包括石化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政策也已处于讨论中。而节能提效、回收利用、工艺改造属于在全流程进行的减碳活动。化工行业的节能工作已经在持续开展,多个行业能耗水平持续降低。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初次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在化工行业的数千种产品中,仅氨、甲醇和HVC(高价值化学品,包括轻烯烃和芳烃)三大类基础化工产品的终端能耗总量就占到四分之三左右。根据能源转型委员会研究,2050年,中国的塑料需求中52%可由回收再利用的二次塑料提供,初级塑料产量减少 45%,HVC和甲醇的需求分别较照常发展情景大幅减少40%和 18%。

  碳捕集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煤气化制氢以及甲烷重整制氢过程、化石燃料燃烧过程、化工原料相关碳排放和水泥生产的过程排放等。报告还指出,如果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不能普及,化工行业几乎不可能实现净零排放,相关技术将是行业的重点攻克方向。

  绿色金融作为市场推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于4月2日成功发行油气行业首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11亿元,发行期限3年,募集资金将用于中石化光伏、风电、地热等绿色项目。这是国内石化企业发行的第一支碳中和债,专业人士认为,在市场激励引导方面,金融手段开始成为石化行业实现碳达峰的重要倚靠。

  据悉,此次“绿色债券”将有助于中石化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募投项目包括中石化前期在全国各地布局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地热供暖等新能源项目70余项,可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6.28万吨,节约标准煤15.6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3.35吨,减排氮氧化物98.07吨,减排烟尘18.68吨。中石化宣布,将“洁净”纳入愿景目标,加大天然气、电替代步伐,大力发展绿氢炼化,不断提高原料低碳化比例,该计划将加快推进低碳化进程,力争比国家目标提前10年实现碳中和。

  “‘绿色债券’正是生态环境部拉动力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光表示,所谓拉动力,是因为要进行广泛的深刻的绿色技术革命,必须要让大家有有积极性去钻研、研发新的技术。目前,该方面有很多市场化的制度,比如绿色投资、通过政府制定投资指南、设立投资基金等。此外,碳排放空间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易,绿色信贷就是银行等这些机构专门为低碳项目提供优惠的贷款服务。

  此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配合即将于今年6月份启动的全国碳市场建设,目前石化联合会正积极做好配额分配基准值计算及开展碳排放核算等基础性工作。


关键字:生态环境
相关推荐

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揭晓

为深入推进全国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工作,6月2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名单,共10个案例获选。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

河南强化危废环境治理

近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河南省强化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提出到2026年底前,全省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案件高发态...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征求意见!这类产品将禁止生产→

  7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禁止生产以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为发泡剂的聚氨酯产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2025-07-03     中化新网

聚氨酯产品拟全面禁用HCFC-141b发泡剂

  7月2日,生态环境部网站公布了《关于禁止生产以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为发泡剂的聚氨酯产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

2025-07-03     中化新网

11种(类)!第二批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发布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二批)》,将11种(类)具有持久性、累积性和毒性的水污染物纳入名录。  《名录》收录了11种(类)化学物质,其中包括铊及铊化合物、氰....

2025-07-02     中化新网

23项上榜!第二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公布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了23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第二批)。

2025-07-01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