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急管理部通报的2020年涉危化工企业10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安全事故发生多数属于管理层面的问题,如管理制度缺失、违规操作、人为失误及采用淘汰落后等。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危化品专项整治行动进入攻坚阶段,顶层设计再完善,各级政府监管再严厉,若在基层企业及车间一线安全管理不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不排除、安全警钟不常敲,将难以从源头从根本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笔者多年前在德国化企交流学习期间,曾聆听一位德国安全专家深度讲解其总结的危化品MONDAY安全管理模式,又称“周一安全管理模式”,借鉴此模式将有助于筑牢危化品安全管理理念、制度、监督3道防线,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该管理模式最大特点是固定了每逢周一召开安全例会的制度,将安全管理细化到与安全直接相关的人(man)、现场(on-the-spot)、不确定性因素(nondeterminacy)、做(do)、对标(aim)、精准确认(yes)等六要素。
国内化企通常习惯召开月度安全例会,尽管安全体系文件有明文规定,但很多企业并未落实到位。建立周一下午安全例会制度,既利于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和检讨,又利于加强安全学习,及时布置工作,同时将企业内部及外部同行上周安全隐患、事故及时通报,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
MONDAY模式强调抓安全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因此,要侧重抓人的安全思想、安全文化理念教育,引导每个人时刻牢记安全至上、生命至上,杜绝违规违纪行为,严格按标准、按流程和按规定作业。
MONDAY模式其次强调抓安全重在抓现场。目前,安全事故发生几乎都是因现场管理流于形式、监督巡视检查不全面、不深入等造成的,特别是对车间生产现场及流程工序出现的异常情况和“不确定性要素”。
因此,危化品企业要高度重视抓现场、抓物料性能分析,将现场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因人为因素最易产生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或隐患逐一列出来,分类并研究科学解决方案,特别对极易被人为变更的指标、工艺规程更要严格变更管理制度,杜绝擅自变更行为。
借鉴MONDAY安全管理模式,将助力危化品企业压实安全管理责任,管控安全隐患源头,关注不确定性细节,助推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筑牢安全生产三道防线。
应急管理部近期选取并公布12起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典型案例,激励生产经营单位激发安全生产管理内生动力,主动排查整治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案例1:2025年1月,辽宁某食品有限公....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应急救援能力,减少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给企业、社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减少事故对环境的影响。6月27日上午,潞安化工丰喜泉稷公司联合稷山经...
随着雨季来临,逐渐进入雷电天气高发期。为有效防范雷电安全事故发生,辽河石化公司扎实推进防雷防静电风险排查,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平稳运行。
为进一步提升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筑牢园区安全防线,6月13日,上海化工区组织开展"沪化应2025-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综合演练。
近日,无棣蓝洁二期项目部在工地现场隆重举行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并在现场开展了应急演练,增强突发安全事故紧急应对能力,全体工友在安全生产主题横幅上郑重签名,以实际行动为项目安全有序建设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