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速“人工智能+新材料”发展

中化新网讯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3部门印发《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北京“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材料研发服务业态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发布新一代物质科学大原子模型,研发10个(套)以上垂类模型和自主核心软件,形成15个人工智能赋能的标杆性新材料产品,实现应用示范。

《行动计划》提出五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实施融合创新源头攻关工程、实施新材料数据基础设施构筑工程、实施新材料智能实验室建设工程、实施新业态培育工程、实施创新生态提升工程。

在实施融合创新源头攻关工程方面,《行动计划》强调,要支持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基础研究,加快材料科学理论突破和前沿新材料发现。其中特别提出,要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开发一批人工智能赋能的标杆性新材料产品,在电池材料、催化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特种合金等细分领域,研制一批高性能的关键新材料及器件,强化新材料自主保障能力和领先优势;在高温超导、超材料、低维碳材料等前沿领域,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

在实施新材料数据基础设施构筑工程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打造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服务门户,建设材料数据标准体系。一方面要响应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材料数据相关标准规范,引导材料数据可信流通交易;另一方面将围绕重点产业新材料发展需求,依托高校院所、创新主体以及材料检验检测和工程技术服务机构,支持建设一批新材料智能实验室,逐步开展研发模式创新。

围绕实施新业态培育工程,《行动计划》强调,要培育一批专业化市场主体,探索新材料研发服务新模式,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具身智能等技术在新材料研发生产制造全流程的赋能应用,贯通新材料制造全流程智能化,辅助材料制造工艺优化改进,培育新材料智能制造新业态。

《行动计划》还提出,北京市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强“人工智能+新材料”人才多元梯次培养。鼓励高校院所设置材料基因工程、材料大数据等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培养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人才,组织校企精准对接、产教融合,推进技术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化开发等多层次人才有机联动,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相关推荐

上海仪电服务上海化工区数字化转型

3月18日,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与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25-03-25     中国化工报

宁夏印发化工园区建设管理新规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信厅等七部门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进一步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认定管理,优化化工园区布局和产业结构,提升化工园区绿色发展和安全发...

2025-03-25     中国化工报

宜城化工园创建数字智慧化园区

近日,湖北襄阳(宜城)精细化工产业园创D成功并完成与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数据平台对接,标志着该园区实现从传统到数字智慧化园区的转型升级。

2025-03-25     中国化工报

宁东基地多举措提升生态监管能力

一季度以来,宁东基地管委会生态环境局立足部门职能,通过制定方案、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提高监管能力,守牢生态底线,筑基经济发展。

2025-03-25     中国化工报

淄博高新区优化人力资源服务模式

“没想到3天就拿到了全部许可证件,现在办事真是太高效了!”近日,淄博一玖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宁在淄博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体验了全新推出的人力资源服务“一件事”集成服务后连连称赞。

2025-03-25     中国化工报

济南高新区信息产业链培训基地揭牌

3月18日,济南高新区在浪潮集团举办软件信息产业链质量提升培训基地揭牌仪式。

2025-03-25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