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渤海亿吨级油田垦利6-1油田主体区开发项目钢制海底管线全部完成平管铺设。
该项目包含各规格钢制海管共10条,全长约113公里,将垦利6-1油田主体区6座采油平台及附近油田群油气处理平台连成一个舀油的斗状管网,与勺柄状的既有原油上岸陆地管线贯通后,垦利6-1油田产出的原油,将犹如脚踏北斗七星般,通过新老海底管线“手拉手”输往祖国的心脏。
此次作业创新实验性地首次采用了国产自动焊设备代替进口,在确保焊接质量前提下,铺设效率稳步提升;耗材使用及人机功效等均优于进口设备,为实现海上设施“三新三化”提供了有力抓手。
由于作业海域位于平台密集区,且6座井口平台旁都有钻井船在位、工区有3座生活支持平台在位,铺管船作业空间严重受限。项目团队抢前抓早,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施工船靠近平台前,提前和相关平台、船舶沟通,合理调整施工顺序,最大限度降低相互影响。同时,在平台密集区,通过精准定位施工工艺,以接近极限错位的方式完成终止铺设,免去了后期海管终止端搬管调整的工作附加工序。
作业海域海缆错综复杂,交叉穿越不可避免,极其考验海底穿越施工能力。施工团队综合考虑风向、流向,制定起抛锚专项方案,使用DP定位船,锚系船采用倒抛锚、锚点和交叉点悬挂浮筒等有效措施,确保了水下“零擦伤”。 项目中创新使用起始锚配合平台桩腿带缆组成“八字锚”起始铺设工艺,巧妙地避开了钻井船对作业的影响,使施工方案由不可行变为可行,6天内完成平台间2条海管的起始铺设,为渤海已存设施复杂、起始铺设空间受限严重区域提供了新工艺、新思路。
此外,面对航道段清淤工期推迟、回淤速度快、冬季施工作业窗口短、预挖航道段交叉作业、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现场施工团队做预案、想办法,拼担当,通过强化风险提前识别管控,做实风险管控措施与应急预案、多方案同步推演同步择优等措施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统筹现场船舶资源,投入包括“海洋石油202”船等在内的4条作业船舶,抢抓有利天气窗口,精心开展沙盘预演和作业全流程监控,确保施工安全、高效、稳步推进。
垦利6-1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海域,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是中国海油落实党和国家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进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的重要项目。
目前,施工团队正全力开展膨胀弯安装回接、后挖沟回填、清管试压等工作,确保油田按计划全面投产。
(曲照贵)
5月26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中心平台在青岛建造完成。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项目将新建1座中心处理平台、3座无人井口平台以及1座终端处理厂,同...
5月25日,从中海油天津分公司采办共享中心获悉,近日,该公司龙口物流基地仓储智能化调度模块顺利上线并高效运行,同时渤海油田智能中心库房建设技术方案正式获批并即将施工。这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渤海油田仓...
5月16日,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在广东珠江口盆地水深近百米的海域,由海油工程负责工程总承包的恩平20-4钻采平台上部组块与导管架完成安装,创造了国内海上油气平台动力定位浮托安装重量的新纪录...
5月8日获悉,由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简称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蜡沉积冷指实验装置建成投用,产品技术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本仅为国外同等配置产品的四分之一。随着海上油...
5月8日,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简称海油发展技术公司)依托井筒干预技术,成功完成我国海上首次断落隔水导管重建,实现井筒再利用,相当于救活了一口油井...
截至5月1日,卫11储气库第二周期注气累计注气达1.1亿立方米,日均注气量达325万立方米,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蓄积“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