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表示,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方面,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丰富立法形式,加快立法步伐,推动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立法成果非常显著。
赵柯表示,宪法方面,在2018年修订中,把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列入其中,为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最根本的宪法指引。
基础性的法律方面,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创新的环保理念,强化了政治责任,完善了监管制度,加大了惩处力度等。今年开始编纂的生态环境法典,已被列入了国家基础法律,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审定。
单一法方面,今年通过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此前还通过了噪声、固废、土壤、水、大气等相关法律。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基本上都修订了一遍,相关的各个领域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流域、区域生态环境立法方面,通过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通过立法解决跨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助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赵柯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全力配合全国人大,编纂好生态环境法典,推动解决法律实施当中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不一致等问题;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推动法律法规的协同配套,进一步增强法律体系的整体功效。
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告发布强制性安全标准《精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AQ3062-2025),将于2025年10月18日实施。我国精细化工企业数量众多,且多为中小微企业,总体上自动化控制和本质安全.....
5月19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强业”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激励石油和化工企业向卓越质量攀升,打造更多卓著品牌。
记者从全国总工会了解到,近日全总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等6部门印发《共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指引》(以下简...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正式启动。坐落在太原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以“以科学之问启未来新程”为主题,依托在能源新材料方面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举办科学家面对面、博士大讲堂、全国重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