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4月16日,中国石油对外发布消息,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技术获得突破。这为我国实现大规模、低成本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石油在宁夏银川宁东天然气掺氢管道示范平台进行了天然气管道输氢加压和测试。经过100天的测试运行,这条397千米长的天然气管线,整体运行安全稳定。目前,这条天然气管道中的氢气比例已逐步达到24%,也就是说每输送100标准立方米掺氢天然气,就包括了24标准立方米的氢气,创造了国内外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的新纪录。
天然气掺氢技术是将氢气以一定体积比例掺入天然气之中,利用现有天然气管道进行输送。“利用我国‘一张网’优势,可解决资源错配问题和调峰需求。同时,输氢成本约为气罐拖车的1/10,1千克氢气每100千米费用可以降低到0.5元以下。”中国石油管道局设计院副院长李国辉表示。
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油气管道的总里程达到18.5万千米。以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计算,当掺氢比达到20%时,可运输1000多万吨氢气,约合5600多亿千瓦时绿电,氢气成本也会大幅下降。
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薛枫表示,针对国内长输天然气管材钢级高的现状和终端设备使用安全等要求,技术人员自主研发了宽掺氢比、高均匀度掺氢混气系统,实现了全自动精准控制,掺氢比例达到24%。
大规模集中制氢和氢能长距离运输是未来趋势,管道输送作为一种经济可行的运输方式,将在加快氢能资源调配和市场覆盖,促进氢能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汽车运输仍是我国长距离氢气运输的主流方式,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也是造成终端用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制约了产业链发展。
近日,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公司2025年第三届“创新杯”暨“智建创新·AI赋能”劳动竞赛正式启动。竞赛面向公司全体员工及全部业务域,设置5个赛道。45个参赛项目,共计400余人次参加竞赛。竞赛设....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二氧化碳人工从头合成蛋白质项目在天津启动。
5月15日,河南油田南阳能化公司宣布,该公司相变蜡碳16至碳23产品均形成工业化规模生产和销售,已实现从碳18“一枝独秀”到碳16至碳23“百花齐放”质的跃升。
近日,安徽省委组织部公布安徽省2024年度江淮英才培养计划团队项目入选名单,安徽六国化工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制甲酸和葡萄糖技术研发”项目创新团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