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国内航运业迎来重大突破。由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化学")生产的国内首批以城市厨余垃圾为原料的绿色甲醇,在海南洋浦港成功完成对国内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的加注作业。中国海油化学绿色甲醇产品成功实现了从生产、销售到商业化运营的全产业链贯通,开创了"中国船用中国醇,中国港口加注"的绿色航运新范式。
中国海油化学绿色甲醇是以城市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沼气为制作原料,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降低,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燃料(全生命周期是指从燃料生产到最终在船上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海油化学公司绿色甲醇工作组海南项目组冯华盛说:“与柴油等传统化石燃料相比,本次加注的200吨绿色甲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5吨,相当于种植19000余棵树的碳汇效应,远超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要求的65%减排能力。”
今年5月,中国海油化学绿色甲醇项目通过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认证),摘获欧盟认证的国内首张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的绿色甲醇ISCC EU证书。ISCC是国际通用的生物能源认证体系,其影响力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意味着该绿色甲醇产品以高标准减排获取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在全球航运业加快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绿色甲醇有望成为助力航运业实现减排目标最具有潜力的清洁燃料之一。中国海油化学绿色甲醇工作部海南专项项目经理李勇透露:“下一步我们将扩大以城市垃圾制甲醇规模到3000吨/年,同时进行2万吨/年生物质气化示范项目研究。另外将对现有装置进行低碳化改造。”
此次加注作业完成,使海南省成为国内首个具备集绿色甲醇“生产、加注全链条”能力的省份,首次验证了国内绿色甲醇“产供储加”一体化模式的可行性,为国内绿色能源加注港建设及航运业绿色转型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此次绿色甲醇的成功加注,不仅推动航运燃料结构转型,更探索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中国海油化学绿色甲醇工作组组长吴洪胜表示,“未来,中国海油化学将持续深化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8月22日消息,上海市经信委等七部门联合公告设立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等11家新材料中试基地,其中8家中试基地涉及化工新材料。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中试基地主要提供电....
8月22日,以“数字赋能智领未来”为主题,“2025能源化工数字化上海站沙龙——走进张江产业工程院”在上海张江举办,来自能源化工行业的企业家、专家学...
车轮滚滚,驶过曾见证霍去病北击匈奴、玄奘西行求法的古道;目光所及,是古丝绸之路咽喉诉说的百年沧桑。 兰州千年风华未褪。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一座肩负新时代“西部重要增长极”使命的新城....
2024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中试平台建设,《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等陆续发布;编制《制造业中试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余个省份出台中试专项政策;一批专业化的中试平台正加速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