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记者上周从西安石油大学获悉,该校化学化工学院王文珍教授团队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PPC)材料绿色开发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高效低廉的新型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高效转化,成功合成新型PPC材料,并且改性后具有很强的抗紫外线老化能力及抗菌特性。
当前,二氧化碳减排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环境问题。“我们将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通过交替共聚反应制备成可降解的PPC材料,不仅可以缓解温室效应,还可消除塑料的‘白色污染’。”王文珍介绍说,但这种材料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尚不理想,对其功能性的研究仍然缺乏,限制了应用范围。
对此,王文珍团队开发出一系列高效低廉的新型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并系统探索了PPC催化反应体系的竞争与协同机制,实现聚合物的高效可控合成。此外,该团队通过在PPC主链骨架中设计引入刚性的酸酐类第三单体,合成了具有强阻燃性能的PPC材料。
高性能抗菌材料是预防感染传播和减少对抗生素依赖的措施之一。王文珍团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拓展PPC材料的应用范围。“PP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作为构建更多功能聚合物的绿色平台。”王文珍说。
据王文珍介绍,他们团队以三元共聚改性PPC为思路,将具有生物光活性的第三单体引入到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交替共聚反应中,对PPC进行化学改性。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PPCB)具有很强的抗紫外线老化能力以及抗菌特性,可有效防止病原体传播感染并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近日,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公司2025年第三届“创新杯”暨“智建创新·AI赋能”劳动竞赛正式启动。竞赛面向公司全体员工及全部业务域,设置5个赛道。45个参赛项目,共计400余人次参加竞赛。竞赛设....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二氧化碳人工从头合成蛋白质项目在天津启动。
5月15日,河南油田南阳能化公司宣布,该公司相变蜡碳16至碳23产品均形成工业化规模生产和销售,已实现从碳18“一枝独秀”到碳16至碳23“百花齐放”质的跃升。
近日,安徽省委组织部公布安徽省2024年度江淮英才培养计划团队项目入选名单,安徽六国化工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制甲酸和葡萄糖技术研发”项目创新团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