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大家谈⑥ | 做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评估 推进江苏能源化工科学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对此,2月19日,谢克昌院士在江苏常州市召开的首届“中国能源•化工产学研30人论坛”上指出,开展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评价对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有重要作用。

  开展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评价意义重大

  谢克昌院士介绍,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强调指出,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力争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第九章内容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考核监督机制。”

  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内涵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研究根据能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采用系统分析法中的序关系分析法构建能源体系指标体系,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确定指标权重。能源体系权重,清洁占23.6%,低碳占23.6%,安全占29.6%,高效占23.3%。

  现代能源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四个维度,包含清洁能源消费总量占比(%)、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吨/人)、石油储采比(年)、GDP单位能源能耗(吨标煤/万元)等26项指标。

  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程评估国际横向对比

  对于我国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评价,谢克昌院士指出,自从2012年开始,该指数开始提升,尤其清洁指数自2014年后快速升高。2020年的指标体系中,指数100代表指标最优,指数50代表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指数为50.1,基本处于世界平均水平。

  研究对全球美国、巴西、英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中国、日本、印度等76个国家进行了国际横向对比。研究表明,清洁指数:欧盟84.1,排名13;中国55.8,排名48。低碳指数:欧盟63.1,排名19;中国31.0,排名56。安全指数:俄罗斯87.3,排名2;中国64.7,排名16。高效指数:日本73.5,排名6;中国45.3,排名42。综合指数:欧盟67.6,排名2;美国66.7,排名3;日本60.0,排名16;中国50.1,排名38;俄罗斯50.0,排名40;印度34.3,排名72。

  我国省区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程评估与对比

  谢克昌院士表示,分省现状对比能源生产、消费比大于1,即对外输出能源省份仅7个,从大到小依次为陕西、山西、内蒙古、新疆、青海、云南、贵州。

  地区生产总值方面,各省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省份广东是最低省份青海的近37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最高的北京是最低的甘肃的4.6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之间关系存在两组省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高的省份经济发展已基本与能源脱钩。资源富集、老工业基地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明显偏高。

  在能源消费结构与碳排放中,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差异较大,煤炭占比最高为内蒙古,82%;非化石能源占比最高为青海,4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相关度很强。

  清洁指数最高为北京,88.6;指数最低为内蒙古,17.1。低碳指数最高为四川,66.6;指数最低为山西,14.7。安全指数最高为新疆,76.4;指数最低为北京,17.9。高效指数最高为北京,87.4;指数最低为辽宁,32.7。综合指数最高为四川,66.4;指数最低为辽宁,36.4;超过50的有11个,低于40的有4个。

  分省现代能源体系指数对比分析表明,清洁维度指数与高效维度指数正相关性较大,资源富集、老工业基地省份整体落后。低碳维度指数与安全维度指数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水能资源丰富、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较高的四川表现较为突出。我国区域能源生产与消费依旧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现象,四川在清洁、低碳、安全方面具有优势,高效指标不足50。北京在清洁、高效方面明显较优,但安全指数高效位于末位。山西安全、高效指数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清洁、低碳指数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江苏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程评估及相关建议

  2020年,在30省市中,江苏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评价结果如下,清洁指数75.6,排名第9名;低碳指数29.3,排名第17名;安全指数35.7,排名第22名;高效指数72.1,排名第2名;综合指数52.1,排名第10名。清洁指数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高效指数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低碳、安全数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根据以上评价结果,谢克昌院士给出以下建议。

  一是依据指数评价结果,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制定江苏省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制定指数发展目标,精准推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二是建立和完善适用于现代能源体系评价、监督和考核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强化能源统计队伍建设,做好基层能源统计工作。

  三是坚持节能优先,及时修订提升能效标准,压减不合理能源需求。

  四是做好技术储备,大力支持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提升低碳水平。持续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充分利用江苏省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优势,聚焦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强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利用。巩固非化石能源领域技术装备优势,持续提升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强化储能、氧能等前沿科技攻关。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集中攻关,推动储能成本持续下降和规模化应用。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五是多措并举推动江苏建设多元能源体系,提升安全水平。坚持内外并举、量质并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为重点,开展多渠道、多形式、深层次国际国内合作,形成来源广、品质好、物流畅、价格优的能源资源供应体系。尤其是在煤炭领域,要深化与山西、内蒙古、陕西、安徽等传统煤炭基地的合作,开展煤矿共建,建立长期稳定供煤关系,稳定电煤来源。

  六是主动打造协同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主导”原则,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打通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的产学研用完整创新生态链,明确创新需求从企业来,创新成果再到企业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小试中试产业化”一体化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机制。

  七是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开展产学研协同科技攻关。立足江苏省在能源化工领域的巨大产业发展需求,相关企业单位以科技项目等形式开展联合科技攻关,集聚优势科技创新资源,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八是江苏省与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传统行业绿色升级工程、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农业农村节能减排、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交通物流节能减排、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等重点行业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关推荐

中国石化联第六联络组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中国石化联第六联络组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以来,第六联络组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按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统一安排部.....

2025-05-23     中化新网

榆林高新区丝博会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5月22日举办招商引资恳谈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与各地客商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大计。丝博会期间成功签约41个项目,引资额217.78亿元。

2025-05-23     陕西石化新闻

榆林丝博会项目引资近2000亿元

为期5天的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在西安举办。在5月21日举行的榆林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榆林市成功签约74个项目、引资额达1967.6亿元,其中涉及化...

2025-05-23     陕西石化新闻

习近平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2025-05-23     新华网

石化人物应铭记 行业主媒当挺膺

  2025年5月22日,《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编撰业务研讨会在《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进行。《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编纂委员会翟海潮主编、叶建华主编等参加了...

2025-05-23     中化新网

石油和化工规划院大力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以“三个坚持”下好“三个功夫”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党委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突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印发的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以“三个坚持”为引....

2025-05-23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