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化工报社江苏站在近日调研中发现,自《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后,聚焦绿色关键技术、突出产业协同创新,成为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长江流域的众多石油和化工企业、高等院校持续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开发引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比如守护醉美“蓝鲸蓝”的扬子石化、担当江淮生态大走廊守护者的江苏油田、黄金水道上的璀璨明珠江苏索普、唱响绿色发展进行曲的南化公司和用绿色化工解锁“重化围江”难题的南京工业大学等。
为此,于今日起推出《保护长江技术赋能 绿色发展江苏先行》系列报道,展示这些为保护长江沿线生态环境作出贡献的石化企业和高等院校,将他们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进行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2020年,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位列江苏省第一,优良天数比率83.1%,PM2.5浓度均值全省最低且改善幅度最大,率先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实现历史性突破。这其中也有扬子石化的贡献。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也发来感谢信,感谢扬子石化在南京大气污染防治、长江大保护中作出的积极贡献。感谢中称:扬子石化建成投用21套VOCs治理设施;高质量完成煤堆场和石油焦堆场封闭化改造,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得到彻底整治;按期完成水厂净一装置污水总排提标、洗舱站废水预处理设施等改造项目;码头荣获江苏省四星级绿色港口荣誉称号;持续实施绿色包装,废包装物同比减少80%以上。
作为生长于南京江北大地近40年的大型石油化工类企业,呵护好这片蓝天白云,给周围老百姓一片繁星闪烁,一直以来都是扬子石化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扬子石化通过打好抓治理、重减排、强监测的“组合拳”,以“治气”为抓手,守护好这一片赏心悦目的醉美“蓝鲸蓝”。
建设维护 完善设施促治理
4月20日,扬子石化可燃性气体回收改造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投资1亿多元的火炬气回收干式气柜系统正式破土动工。这套以一座3万立方米干式气柜为主体的工程,采用球面体高效密封回收可燃性气体,系统配备3台大型压缩机和一座冷却水塔,相比火炬气回收装置在用的湿式气柜,具有生产更安全、运行更稳定、回收更高效的优点。系统建成后将满足该公司各生产厂的尾气回收,起到环保和能源回收再利用的作用。
此前的2020年6月16日,扬子石化液体码头作业区新建超低排放燃烧(CEB)尾气处理环保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这是国内石化系统首次采用超低排放燃烧技术建成的第一批CEB装置。CEB装置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油气尾气处理装置,对可燃物浓度适应性更强,气体组分和流量处理弹性范围更大,油气燃烧率可达99.99%,是当前国内VOCs治理领域的先进技术。
早在2009年,扬子石化就已经开始实施VOCs治理,陆续建设了25套治理设施,主要以活性炭吸附、低温柴油吸收+碱洗、三级冷凝+变压吸附、生物滴滤等技术为主,重点应用在污水池、装车装船、工艺废气等污染源排放治理领域。随着国家对VOCs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从2017年开始,扬子石化启动了第二轮VOCs提标治理工作,先后试点完成22台常压储罐高效密封改造。他们深入开展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新建21套VOCs治理设施,全面覆盖需治理的201台常压储、污水池、装车装船、工艺废气等环节,总投资达6.4亿元。去年以来,各设施陆续建成投运,厂区空气环境有了显著改善,有力促使VOCs治理的安全、有效、达标。
创新减排 多措并举出成效
4月21日,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周继业带领10余名省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来到扬子石化调研绿色环保工作。在扬子石化水厂污水回用现场,当看到工业污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出饮用水标准的净水时,周继业非常惊讶:“这是处理过的污水吗?这么干净!”
2020年7月,生态环境部开展了第一轮次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专家组来到扬子石化对该公司塑料厂和贮运厂的VOCs治理设施进行检查。当检查组专家来到装置现场,随机抽取了一台航煤储罐,登上罐顶,用专业仪器对罐顶的呼吸阀、管线法兰连接部位、罐顶环境空气等进行检测,测得最高VOCs气体浓度为1.6ppm,即百万分之1.6,当场点赞道:“效果相当好!”
良好的效果,正是源于扬子石化持之以恒地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这个立足江北大地数十年的老牌国企,通过自主创新、多措并举压减VOCs,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扛起社会责任。
扬子石化按照“同类回收、集中处理”的治理思路,综合采用专用膜+吸附+PSA、超低排放燃烧、低温柴油吸收+变压吸附+辅锅燃烧等多种举措实现持续减排。据统计,2020年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氨氮、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保持下降态势,VOCs排放指标更是减少近500余吨。
如何进一步提升减排效能?如何在持续减排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扬子石化一刻也没有放松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了冷凝+吸附VOCs治理设施。在治理硬件提标的同时,扬子石化同步狠抓精益管理,全面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管理,在4套装置上试点开发完成VOCs的减排和智能监测物联网系统,实现了关键密封点的实时监测和安全预警。
通过利用最新红外成像探测技术,扬子石化先后探查、消除生产区内57万多个动静密封点,控制VOCs无组织排放。此外,他们建成投用乙烯输送扬州化工园、成品油输玉带油库等管道,管输比例提高至75%以上,在减少油气挥发的同时,有效防范了安全生产事故。
智慧赋能 实时监测把好关
近年来,扬子石化不断发力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持续完善环保监测基础设施,先后布设厂界污水、水上溢油等智能仪器,自主建设2个大气监测站、安装31个VOCs在线监测设施,实时监控厂内空气和水体环境。
同时,扬子石化大力推进环境信息平台建设,以依法规、降总量、防风险、促管理为目标,自主开发“智慧环保地图”管控平台和LDAR二维码智能检测系统,依托布设在辖区内153个环保监测点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本建成了集在线监测、配电监管、视频监控于一体的“生态眼”监测网络,为环境监测、现场监督、风险防控等管理要素提供态势感知、异常预警、智能溯源、协同助理、数据分析5类应用服务,实现环境信息“全面感知、精准定位、预警严控”,推动环保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管理效率和管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如今,在扬子石化的生产区域,有一种名为“走航监测车”的车辆格外引入注意,其车内有一台先进的VOCs快速质谱仪,通过车顶的颗粒物激光雷达扫描进行数据传送。而随着车辆的移动,监测地图上绿色柱状图会逐渐连点成线,还能结合风向现场排查锁定污染源。这是近年来扬子人以智慧赋能把好污染监测关的创新手段之一。
如果说污染治理很多环节都是“管排口”,那么像污染源排查和全过程梳理控制这样的“管源头”更是VOCs整治的关键。为了加强对VOCs监测管理,扬子石化率先引入了高时空分辨率VOCs走航监测系统,通过在厂区各条道路巡回检查的方式,对各种有机挥发物实现秒级响应,并且实时显示地理信息、浓度、组分、时间相关联的3D成像图及浓度趋势图,直接锁定问题源头,打通了VOCs管控的“最后一公里”。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经济发展唯有可持续,绿色生态,方可长久。以抓铁有痕地决心做好大气污染治理防范,扬子石化正力保江北大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带来的必然是企业的日新月异、生生不息。
近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环己酮车间废液焚烧装置改造项目再迎技术革新,成功攻克熔融物板结清理难题,以智能化升级推动安全生产与效率提升迈向新台阶。
毫米波雷达+AI助力化工企业实现智能化原料管理棚仓,被化工行业广泛应用于储存原料,如煤炭等,是保障能源与资源有序流转,支撑行业稳定运行的重要仓储设施。对于拥有棚仓的化工企业来说,如何在巨大储物空间中...
“张工,测试结果出来了!你们的新产品性能非常出色,与进口产品不相上下,价格还有优势,我们决定先采购一批试用。”5月16日,吉林石化新材料一级工程师张冠英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下游客户的反馈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