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铝新材料,塑造淮北城市新“骨骼”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调研时,专程来到安徽创新馆,了解安徽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总书记仔细察看了安徽在陶铝新材料、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智”造成果,他殷殷嘱托:“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也是一座城市成长的灵魂,而不断迭代升级的产业,正日益成为城市这个有机生命体的“骨骼”,支撑着城市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前行的步伐。

  安徽淮北,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建市60年来,累计生产原煤近10多亿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乌金之城”是淮北的历史烙印。

  淮北又经历了因煤而产生的阵痛,2009年,淮北市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淮北产业结构单一的矛盾愈发显现,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可持续发展面临“瓶颈”,现实的考卷是残酷的,也是必须面对的。

  转型势在必行。2017年开始,淮北市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一煤独大的倚重型产业结构得以改变,延伸煤化工产业链的同时,迈向高精尖,将碳基、铝基、硅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产业等作为主导产业推进,昔日的刻板印象悄然改变。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材料,是工业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当我们都在扼腕感叹关键芯片被西方国家垄断的时候,其实,新材料领域也存在类似的状况。航空产业的关键部件发动机是我们的“短腿”,其中的一大因素是我们的材料产业“拖了后腿”。

  “铝轻但太软,陶瓷硬但易碎,二者能否结合生成既强又轻的新材料?”一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陶铝新材料——纳米陶瓷铝合金,在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上海交大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院长王浩伟团队的手中,终于“铸就”。

  陶铝新材料具备高强轻质、耐温耐劳、减震低胀、易工易塑的特点,即使外来作用力“泰山压顶”,也能做到“岿然不动”。

  2013年,时任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晓武赴上海交通大学揽才,他力邀淮北籍的王浩伟教授到淮北发展。

  2017年8月,淮北市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上海交大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2017年9月,淮北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签署了陶铝新材料政产学研合作协议,四方共同在淮北市成立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加快推进陶铝新材料产业化步伐。

  王浩伟教授形象地说,“我们就是要立下雄心壮志,建设中国人自己的科技地基!”

  2018年1月,淮北市委、市政府成立淮北市推进陶铝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力推进陶铝新材料产业化发展。

  在淮北,千亿陶铝产业正呼之欲出,打造中国的“陶铝峰”。

  目前,陶铝新材料已成功应用到军工产品领域,锋我利器,壮我军威。

  在航空航天领域,陶铝新材料已成功应用到“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墨子号”“风云四号”等卫星。在 C919大飞机研制过程中,其抗疲劳等性能超过美国铝锂合金材料,陶铝地板支撑梁等已通过中国商飞各项静态、动态试验,有成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航空材料,解决大飞机主材料依靠进口的局面。

  陶铝活塞在高温强度和疲劳强度两项关键指标上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领先目前国际市场最先进活塞10%以上,彻底打破了国外在高功率发动机活塞方面的“卡脖子”技术封锁,实现了高端活塞完全自主化生产。

  高铁、汽车领域,陶铝新材料正带来轻量化的革命性变革。

  培育基地,扩大合作,陶铝产业发展呈现强劲态势。

  上海交大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副院长王鹏介绍,目前,产业量产能力已经形成。淮北市已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龙湖产业园)规划5平方公里土地,用于陶铝新材料生产基地的建设,基地具备年产2.3万吨陶铝原材料的生产能力,铺就了陶铝新材料产业化发展的大道。

  陶铝产业园一期,目前已具备年产30吨3D打印粉、年产1000吨特种铸造、年产26万套汽车轻量化部件、年产50万只陶铝高性能活塞生产能力。陶铝产业园二期,正在建设2条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生产线、17条全自动活塞生产线,达产后可实现年产500万只陶铝高性能活塞、150万套汽车零部件。

  今年7月份,陶铝航材基地前期基础工程年产4.5万吨航材用锭生产线项目已点火烘炉,即将投产。

  同样在今年7月,淮北市还与中国宝武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就陶铝新材料产业合作发展签订框架协议,依托其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进一步推进陶铝新材料产业化发展。

  目前,陶铝新材料产业化推广已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展开,淮北市委书记黄晓武对此形象地表示,“材料性能高大上,综合成本接地气”。

  陶铝新材料,正在塑造淮北这座皖北工业城市的新“骨骼”,让它变得更矫健又更坚毅,也让它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中,扮演“响当当”的角色。


相关推荐

年产10万吨顺酐制BDO生产装置投产

庄信万丰4月30日宣布,联盟集团新建的年产10万吨BDO(1,4-丁二醇)(并可联产10%的GBL(γ-丁内酯))生产装置已成功投产。该项目的合同于2022年9月16日签署,联盟选择庄信万丰,因其.....

2025-04-30     中化新网

BDO和PBAT重点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共议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推动降解塑料与BDO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化解BDO和产业产能过快增长的问题,同时也促进BDO行业与降解塑料行业的产业协同发展。4月27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在北京举行“BDO...

2025-04-30     中化新网

第二届中国新材料(锂电化学品)科技大会

大会拟定于2025年4月26日在北京举行。

2025-03-25     中化新网

聚醚醚酮(PEEK)材料高端专家招募,加入我们! (附申请表)

  2025年春晚至今,市场上备受瞩目的莫过于“人形机器人”了,在“以塑代钢”“轻量化”的大背景下,化工新材料PEEK再迎风口。近年来,随着PEEK材料下游应用端的持续拓展,PEEK材料行业正迎来新一...

2025-03-25     中化新网

防内卷、强自律——BDO行业共议高质量发展

  1月20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在乌海举行“2025年1,4-丁二醇(BDO)生产企业座谈会”,会上内蒙古东源、蓝山屯河、河南能源、内蒙古三维、四川永盈、五恒化学等企业就规范市...

2025-01-22     中化新网

2024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超8万亿元

12月17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的“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说,今年1月至11月,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预计全年将超过8万亿元,连...

2024-12-18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