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管“医生”开设“专科医院”

——海油发展管道公司漏磁检测器性能测试平台开发纪实

近日,中国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管道公司漏磁检测器“专科医院”第一批接诊设备成功出院:4台检测器经自主研发的性能测试平台成功组装。经测试,该组设备完全符合海管内检测需求,可随时投入工作岗位。

  破解“求医”窘境

  长期以来,该公司管道检测班被誉为“海管医生”,他们牢牢守护着海底油气供给的“蓝色生命线”。“我经常把海管内检测自主化比喻成西天取经,好不容易实现了检测设备的从无到有,并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设备维护这个难题又摆在了面前。”该公司检验检测工程师李清超回忆道。

  “以前一旦出现故障,即使指示灯突然不亮了这种小事故,都要整体返厂。”在李清超看来,随着自主检测量不断增大,大量依赖外部资源维修的故障处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不是不想修,是实在不知道哪儿坏了,我们也试过靠经验去猜,但部件大大小小上千个,‘穷举法’真的行不通。”李清超表示,漏磁检测器构造极为精密,每个单元功能各具特性,工作时又始终紧贴海管内壁,伴随长时间震动、碰撞极易损伤,如果没有精准识别故障的方法,连定位都很困难,更别提维修。

  “目前,我们已实现漏磁检测器海管全尺寸覆盖,按平均4年的检测周期,每年约70条海管需使用漏磁检测,如果不能提升设备测试和故障处理能力,将永远无法摆脱制约。”李清超说,“我们不能只做操作工和换件工,掌握不了部件故障,那就建个‘医院’。”

  打造测试平台

  “我们从已有设备入手,对姿态系统等多个关键部件反复拆装,模拟各类故障再进行调试,设计出用于定位故障的多通道信号采集板和用于观测波形变化的融合信号分析系统。” 李清超介绍,他们去年开展科研立项,经过100多天可行性研究、18个月潜心钻研,成功打造出漏磁检测器性能测试平台,实现设备部件测试、集成组装“一站式处理”。

  “简单来说,相当于先给设备拍个全身CT,根据结果靶向诊疗,然后针对疑似问题拍个局部X光,确定情况直接‘开刀’,解决完后再把‘伤口’缝合。说是‘专科医院’,但‘专’指漏磁检测器,我们是‘全科服务’。”提到技术成果,李清超难掩自豪。

  实现部件级测试

  漏磁检测器性能测试平台的全面上线,是继技术、设备国产化后海管内检测自主化又一里程碑节点。和传统整机测试相比,部件级测试更具灵活性与适应性。

  “只有充分了解各部件特性、常见故障,我们才能完成设备的总装集成、维修维护。”考虑到漏磁传感器构造的复杂性及多探头的精密性,团队还进行了针对性实验,设计出更具操作价值的数据记录方法及合格判断标准,可应用于静态阻抗、通信功能等多类故障环境,并形成17套指导性工艺文件,解决了漏磁检测器部件无法自主测试和维修的问题,提升运行效率30%。

  李清超表示,他们将持续以创新为主导,推动设备及技术迭代升级,不断提升海管内检测专业性、设备运行稳定性及可靠性,进一步增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相关推荐

中国煤岩气地质理论技术突破引发国际能源界广泛关注

  近日,第43届剑桥能源周(CERAWEEK)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隆重举行。本届能源周以“前行之路:复杂世界的能源战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50多家公司、超过1万名代表共襄...

2025-03-18     中化新网

新能源供热技术聚焦低碳创新

  3月13日,由北京市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北京中科华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供热企业绿色创新发展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2025-03-18     中国化工报

富岛公司高质量产品助力航天发展

  近日,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以“一箭十八星”的壮举,成功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在此过程中,中海化学富岛公司生产的高品质甲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03-18     中国化工报

聚芳醚技术加速突破助力高端制造

  作为填补国内空白的高分子新材料,聚芳醚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对我国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8     中国化工报

中煤鄂能化舞好气化“龙头”

  气化装置是化肥生产的“龙头”。

2025-03-18     中国化工报

天能化工实现软质PVC树脂生产

  近日,天能化工有限公司软质SG5型PVC树脂在105立方米聚合釜装置上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

2025-03-18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