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江苏淮安工业园区主办的2023(淮安)聚氨酯产业论坛召开。多位聚氨酯业内专家、企业家提出,淮安工业园区拥有做大做强聚氨酯产业的良好产业基础,希望园区加大项目招引、完善要素保障,推动聚氨酯新材料产业高端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淮安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杨国仁在致辞时表示,淮安工业园区是江苏省23家化工园区之一,也是全省唯一依托岩盐资源建设、实现化工与非化工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近年来,富强新材料、晨化新材料、巴德聚氨酯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园区聚氨酯产业链已初步成形,且在行业细分领域各具特色。随着比亚迪商用车及周边光伏等项目产能释放,使得聚氨酯新材料“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园区聚氨酯产业未来前景一片光明。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产业支持力度,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科技创新、加大扶持激励,持续提升要素支撑和基础配套水平,为聚氨酯产业高端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进一步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突出以生产为基础,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链均衡发展,打造聚氨酯全产业链基地;进一步加大交流合作力度,深化与聚氨酯协会、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的交流合作,抢抓发展机遇,实现协作共享、优势互补。” 杨国仁表示。
淮安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胡春雷介绍说,园区配套齐全,要素保障便利,具有发展聚氨酯等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近年来,园区累计投入超10亿元,谋划实施“6+1”安全环保强基工程,化工片区全面实现“封闭化”、专业化管理,应急指挥中心、综合控制系统、危化品停车场、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特勤消防站、隔离防护林等全部建成投运,安全风险等级为全省最低“D”级。园区内企业生产的纯碱、氯气、液氨、氢气等基础化工原料,可通过管道输送为入园企业提供配套。形成了以盐化为基础,高性能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新材料,新医药集群为引领的化工产业体系。
“我们还不断在服务效能上下功夫,持续提升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市、园区两级分别成立项目长专班和企业服务专班,让重特大项目‘拿地即开工’‘五证联发’成为常态,民营企业满意度保持全市领先。”胡春雷表示。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吕国会介绍了聚氨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他表示,淮安工业园区拥有做大做强聚氨酯产业的良好产业基础,希望园区能够继续贯彻落实聚氨酯“十四五”发展指南,加强创新引领,围绕聚氨酯助剂、聚醚、聚氨酯制品等领域,巩固、升级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在产品多元化、高端化方面取得新成果,在产业集群发展、结构调整和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再上新台阶。
北京化工大学屈一新教授介绍了聚氨酯最新技术成果及产业化进展;淮安巴德聚氨酯有限公司董事长戚渭新、亨斯迈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亚太区发展总监郎嘉敏、北京中资华融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志成分别就淮安工业园区推动聚氨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议。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伟团队通过给发光二极管(LED)“拍片子”,找到了纯红光钙钛矿LED性能瓶颈的原因,并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
近日,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开发生产基地“博孜—大北气田”完成采出水电解制氢试验,标志着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攻克了油气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瓶颈。
截至4月底,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自主研发的聚丙烯锂电池隔膜料T98系列产品实现规模化应用,累计供货量突破万吨大关。近年来,独山子石化始终以主业为根基,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改革深化、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