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2月24日,202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2021年能源发展“成绩单”,并公布明年能源工作“路线图”。
会议总结了2021年能源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效。
煤油气产量齐升,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持续提升。煤炭产量稳步增加。12月份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较9月末增加9000万吨,超去年最高水平。加大油气勘探开发,预计全年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2060亿立方米,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方;页岩油产量240万吨,页岩气产量230亿立方米,煤层气利用量77亿立方米,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加强油气管网重大工程建设和互联互通,建成西气东输西段增压等25项工程,新增原油输送能力1000万吨/年、天然气管输能力4000万立方米/日。
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约3.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0%以上。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走深走实,大国能源合作统筹推进。2021年,与29个国家共同发布《“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青岛倡议》,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首批合作网络覆盖76家中外方成员单位;重大合作项目稳步推进。中俄两国能源贸易逆势增长。积极探索中美能源合作新路径,与美方就能源安全、天然气和新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开展对话交流。搭建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务实推进中欧企业在氢能、储能、智慧能源、风电等领域合作。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在会上发布了明年能源工作的七大重点任务。
一是全力保障能源安全。要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扎实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北方地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加强能源安全运行预测预警。
二是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政策措施保障,出台《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及各分领域规划。
三是加快推进能源科技创新。重点推动燃气轮机、核电、可再生能源、油气、储能、氢能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着力构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推进数字化技术创新。加快5G、区块链在能源领域应用,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探索氢能、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发展新模式。
四是坚定不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油气管网改革。支持引导省级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积极推进油气干线管道建设和互联互通,推动省级管网运营企业运销分离,鼓励用户自主选择供气路径和供气方。
五是提升能源监管效能。深化电网、油气管网监管,加大公平开放、运行调度、价格成本、合同履约、电网代购电、机组非计划停运等方面的监管力度,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六是全方位拓展能源国际合作。积极推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等建设运行;推动中美双方在能源安全、天然气和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对话交流;持续深化中欧能源务实合作等。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七是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5月23日13时许,一辆辆车身印有“氢能源公交车”标识的崭新公交车从镇海炼化加氢站缓缓驶出,在宁波375路公交线路运行,成为城市街头一道流动的“绿色风景”。镇海区首批氢能公交车在本月试运营,标志着镇海...
5月21日,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宇科能源(深圳)创始人刘科一行到访鹏飞集团,与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围绕利用“煤炭微矿分离与新型肥料全生命系统减排技术”对低...
在中原油田东濮老区百里油区,一座座低吟浅唱的抽油机与微风中欢快摇曳的麦浪守望相伴;在内蒙古采油厂的桑合油田,一片由中原石油人开垦的“党员林”,绵延近6600平方米;川东北的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四周群山...
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全面转型。这一战略调整标志着我国能源管理和碳减排机制朝着精准化、系统化方向大步迈进,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筑牢制度根基。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正式启动。坐落在太原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以“以科学之问启未来新程”为主题,依托在能源新材料方面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举办科学家面对面、博士大讲堂、全国重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