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化工园区延伸链条集约发展

  关联 集聚 协同 共享

  11月8日,山东省政府网站发布《关于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落实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要求,明确园区主导产业方向,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和结构精准招商,培育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实施“五个一体化”,加快提升各类园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水平。同时,8月发布的《山东省化工投资项目管理规定》也提出,要积极推进化工企业进区入园,鼓励企业之间上下游协同,建链补链强链,推动企业重组和产能整合提升。

  不难看出,延伸产业链条,让园内企业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了山东省化工园区的发展目标。为此,各个化工园区纷纷出招,将资源吃干榨净,用集约式发展推动化工产业的价值重塑,破除产业发展瓶颈,进一步推进山东省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体化发展

  重塑产业价值

  11月8日,青岛海湾精化有限公司在平度新河化工基地庆祝公司百年华诞。该公司董事长赵秀平表示,按照海湾集团“规划建设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仓储物流一体化、智能管理一体化”发展战略,海湾精化在退城进园后集聚资源,以技术创新重塑了绿色循环化工产业链。

  在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集聚着青岛海湾集团旗下的多家企业,包括青岛海湾精化有限公司及下属硅酸盐事业部、青岛碱业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核心企业。巨大的单套装置一眼望不到头:泡花碱—硅溶胶—硅胶,双乙烯酮—二乙方胺—吡唑酮,两条产品链各自通过管道连成一体,在原材料和产品生产上实行集团和园区统一调配。

  海湾精化总经理助理罗芳表示,在产业链思维下,企业的创新模式,由从前的局部工艺改进转向一体化生产的统筹建设,由单个产品的开发转向全产业链产品的开发,由研发产品转向对生产、排放和回收再利用全过程处理方案的研究。

  一体化的推进,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循环水、冷冻、蒸汽、无离子水等公用工程实施统一调配,由过去的外需变为企业内需,服务效率提升,成本却大幅降低。在“一体化”统筹规划下,硅胶、硅溶胶的产业链条被进一步拉长,大宗原材料泡花碱由购买转为自产自用。在该模式下,硅胶、硅溶胶等优势产品实现了按需生产把控,每年可节约成本约1300万元。“通过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企业的产能和品质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这是传统的工艺创新远不能及的。”罗芳说。

  “不是有几个企业就有几个产业,集群化发展才是产业。”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强调,主导产业要聚焦,聚焦才能聚力,才能精准发力,要用平台思维打造产业集群,提高整合资源要素能力,拉动产业裂变式发展。

  上下游对接

  形成黄金搭档

  与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内企业一体化发展不同,位于滕州的鲁南高科技化工产业园,园内33家化工企业并无资产关联,但企业之间主动对接辐射,目前已形成了20多个产业链条。这些产业链衔接循环流畅,上下游关系如黄金搭档,产品关联度极高。“联合”成为企业间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主题词。

  “我们的产品线是煤制甲醇,其中70%的甲醇通过管道输送给联泓新材料作原料。”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乾海介绍说,两家企业仅一路之隔,可以资源共享,除了产品的上下游关系,蒸汽、氮气也是可以相互共用,实现了原料上的最大利用效率。

  鲁南高科技化工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郑恒涛介绍说,在这个园区中,还有不少企业也都保持着稳定的上下游产品关系。如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的醋酐产品供给中峰化学有限公司,联泓新材料公司的C4、C5副产品供给山东瑞达化工有限公司作为聚丁烯的原材料……

  薛城化工产业园则是由潍焦集团主导打造的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定位,让园区婉拒了一些高污染项目,而对符合方向的“高、新、尖”项目张开臂膀。10余个入园项目达到了水、电、污水处理、煤气、蒸汽、氮气等资源共享和综合循环利用,煤炭完全被“吃干榨净”。

  据悉,枣庄市近年来依托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和薛城化工产业园布局高端化工产业,重点发展醇烃酯、乙酰基产品和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入园企业在煤气化、煤焦化两大技术路线上聚集上下游项目18个,产品种类发展到50多种,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借力发展

  破解能源瓶颈

  初冬时节,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帮着华能德州电厂跑项目,争取将部分供蒸汽机组纳入热电联产机组认定范围,按照“热电联产、以热定电”的原则进行调度。

  为什么一个化工企业会帮着电力企业跑项目呢?华鲁恒升副总经理高景宏表示,两家企业同处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华鲁恒升发展急需蒸汽,而华能电厂装置却开不满,为平衡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区管委会创新工作思路,按照热电联产“立足存量、提高能效、环保优先”及“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的原则,引导园区内的统调公用发电企业华能德州电厂向华鲁恒升供蒸汽。

  经过协商,双方达成协议,通过建设管道项目,华能电厂为华鲁恒升提供高温高压工业蒸汽满足生产需要,华鲁恒升则为华能德州电厂提供气态氨用于其氨法脱硫。目前,德州电厂已有3个热电机组完成管道建造,具备了300吨/时的供汽能力。

  “但这些蒸汽仍无法满足未来企业发展需要,还需要改造几台机组提供蒸汽。”高景宏表示,华鲁恒升150万吨/年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已经启动,依托这个新的百亿元级项目,公司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推动现有几条产业链逐步向化工新材料板块延伸。通过与华能电厂的合作,可帮助华鲁恒升在不新增燃煤锅炉的基础上,满足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带来的热、蒸汽需求。而对于华能电厂,与华鲁恒升的合作可帮助他们大幅提高热电联产效率和富余机组的产能发挥。

关键字:园区产业
相关推荐

安化集团:加强科研投入节能降本进行中

安化集团全面加强科技创新,科技研发费用投入强度达到2.7%。结合原料路线项目整体进展情况及企业扩区后园区产业链延链强链需要,抓好配套公用工程优化提升改造,重点做好中水回用、终端提标改造、罐区改造等项目...

2025-07-14     河南石化新闻

甘河工业园区:高原逐绿

​湟水河谷,甘河奔流。在距西宁市西南35千米的甘河谷地,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下称甘河园区)通过绿色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交出一份成绩单:大气优良率提升至92以上、废水收集处置率持续...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钦州产业园招商推介促企合作

7月4日,钦州市举行钦州产业园区招商推介活动,与深圳市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会、深圳市企业联合会等区外企业考察团深入交流探讨,务实推动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共识。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东营港经开区打造智慧园区生态圈

​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智慧指挥中心,宽敞的大厅、整洁的屏幕、实时监测的动态数据映入眼帘。“为提升园区智慧监管水平,我们一期投资2亿元,建成了全国首个‘5G+’智慧化工园区,形成了以智慧产业发展和智慧技术...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41亿元!两大能源转型项目同步奠基

7月9日,在拜城产业园区,和昌(新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x20万吨煤焦油精深加工项目暨绿色转型·煤矸石与煤泥固废治理再生利用示范项目同步启动奠基仪式。

2025-07-14     中国石油和化工

重庆白涛工业园区:乌江畔崛起千亿级新材料高地

乌江,白浪涛涛,流经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这里已嬗变为一座生机勃勃的新材料产业热土——重庆白涛工业园区(下称园区),这里不仅诞生了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和全球单体最大的差别化氨纶生产基地,更在202...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