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急管理部网站公布了江苏泰州惠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11”较大爆炸事故和河南周口红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20”较大爆炸事故的初步调查原因。这两起事故均涉及非法试验或生产。
化工企业非法违法生产隐蔽性强,很难直接发现,违法者为了逃避政府监管,与监管部门玩“躲猫猫”,为了眼前利益不顾一切。据统计,某地在化工企业违规储存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中,37.6%的企业存在超设计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行为,精细化工领域违规率更高达52.3%。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有两大特征:
一是利益驱动部分企业为承接国际巨头代工订单,盲目接受客户提供的“配方包”,违法违规生产。如某企业为某跨国药企代工,实际使用的23种危化品中,有17种未在设计内。
几年前,笔者去一家精细化工企业指导服务时发现,企业现场的生产物料单与该企业安全设施设计专篇中设计的危险化学品出入很大,基本没有相同的。笔者提出异议时,企业负责人开始不想回答,在笔者的再三追问下,企业负责人坦白说:“我给国际知名的企业代加工,他们给我配方,我就干!”
二是隐藏式存储,常以“原料替代”的名义规避问题。笔者在参加企业指导服务时,曾多次发现企业存在超品种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情况,尤其是精细化工企业更为突出。笔者询问企业为什么要超设计品种购买、储存危险化学品,仅有少数企业能给出相对合理的解释,如优化产品、提高质量等,多数企业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不能明确回答。笔者也在指导服务过程中提醒监管部门,一定要深挖企业超品种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原因,为什么要超设计品种储存?超设计储存危化品用于做什么?是否存在非法生产?是否存在改变工艺路线?
针对这两起事故,一些省份也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笔者建议将超设计品种采购、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也作为主要整治内容之一。没有一个企业会无缘无故地购买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建议监管部门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和动态监管机制,建立危险化学品使用申报预警系统,实时比对生产日志与备案清单,推行“一企一码”电子台账,实现危险化学品流转全程追溯。如:广东某化工园区从危险化学品车辆进入园区卡口时进行把控;天津某化工园区监管人员到企业检查时,实施“三分钟清单”制度等。
每一起事故背后都是可预防的系统性失效。当经济利益与安全底线发生冲突时,唯有构建政府精准监管、企业本质安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治理共同体,才能遏制违法生产继续滋生。这不仅是对这两起事故中14条逝去生命的告慰,也是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作者系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
(注:文中提到的超品种储存、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指的是超设计范围存储、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5月20日,交通运输部督导检查组一行到杭州宇杭石油储运有限公司仁和油库,开展汛期和暑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检查。浙江省公港管理中心、杭州市交通执法队及运河大队等单位协同参与。检查...
5月中旬,锦西石化公司公用工程中压蒸汽阀门更换检修工作已圆满收官,各项参数均达到API598标准。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有效消除了法兰泄漏的潜在隐患,更大幅提升了系统长周期高效运行的可靠性,为生产装置的...
中化新网讯5月25日,河北省东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光化工公司)向全公司发出通报,表彰在今年5月14日举办的沧州市第八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通报》指出,东光...
为进一步推动各地区、有关部门、企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深刻认识化工非法生产的严重危害性和“打非”工作的严峻复杂性,举一反三提升社会安全意识,保持严查严治、常抓不懈的高压态势,有效遏制非法生产行为,保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