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指导,贵州大学主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襄阳市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友好无公害杀菌剂和抗病毒剂创制与产业化”
项目田间联合试验观摩评价会在湖北省襄阳市举办。经过评价专家组认定,由贵州大学创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菌剂——20%截短侧耳素悬浮剂和20%氯乙酰截短侧耳素悬浮剂,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效果突出,是细菌性病害防控药剂的一次重大突破,建议加快登记,拓展对其他作物的细菌性病害的防控试验。
资料显示,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代表的植物细菌性病害,是仅次于真菌的第二大病原物,具有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可选择农药品种少等特点,一旦染病极易爆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20%截短侧耳素悬浮剂属于纯天然生物农药,是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全新创制,历时四年千余次试验,专门为解决植物细菌性病害防控难题而来,具有用量少、防效高、成本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特点,已经在贵州、湖南、湖北等8个省份开展了联合试验,效果明显。
两个创新产品对水稻细条病的防控效果均超过85%
据试验负责人、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汪华研究员介绍,田间小区、大区和大田示范试验表明,新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防治水程细菌性条斑病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减少病害对水稻的危害。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采取飞防的情况下,20%氯乙酰截短侧耳素悬浮剂亩用量75ml和20%截短侧耳素悬浮剂亩用量100ml时,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均在85%以上,优于农民自防。
室内评价环节,项目评审专家建议,加快新药剂的混配性研究以及对水稻不同品种的安全性研究,把握用药关键时期,加快推广示范和登记进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表示,从对照田的发病情况来看,水稻细条病对产量造成的损失很大。新药剂田间效果相当显著,希望能够尽快登记,争取产生更大的生产效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张克勤教授认为,本次试验示范非常规范,结果非常有说服力。整个项目对发酵而来的截短侧耳素进行创新,创新性非常强,且绿色安全,在国内是一个相当大的突破。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研究员指出,试验的新产品虽然是生物农药,但比化学农药效果要好的多,打破了人们对生物农药药效慢、效果差的认知,效果非常震撼。
宋宝安院士在总结中表示,20%氯乙酰截短侧耳素悬浮剂和20%截短侧耳素悬浮剂不仅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效果好,同时对水稻白叶枯病和柑橘溃疡病等效果同样优异,已经在十几种细菌性病害上进行了试验,团队将在安全性上做深做细做透,为绿色植保和重大病害防控做出贡献。
与会领导致辞
专家评审
与会人员合影
5月22日,“2025涂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办。来自上海华谊精化、万华、湛新、陶氏、瓦克、科思创、赢创、路博润、毕克、巴德富、欧励隆、阿克苏诺贝尔、宣伟、立邦、圣戈班西普等国内外...
5月23日13时许,一辆辆车身印有“氢能源公交车”标识的崭新公交车从镇海炼化加氢站缓缓驶出,在宁波375路公交线路运行,成为城市街头一道流动的“绿色风景”。镇海区首批氢能公交车在本月试运营,标志着镇海...
被誉为“燃气行业奥林匹克”的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于5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隆重举行。
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全面转型。这一战略调整标志着我国能源管理和碳减排机制朝着精准化、系统化方向大步迈进,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筑牢制度根基。
5月20日,中国·人民控股集团董事长郑元豹率领考察团一行到鲁北集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交流,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会谈,双方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无棣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鲁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赵吉义,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