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化工:搬迁走上“精细”路

  在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区,湖北山水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水化工)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内,离子膜烧碱与医药中间体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这家经历过两次搬迁的民营化工企业,如今已成为姚家港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其主导产品邻氯苯甲醛年产能位居国内首位,成功实现从传统氯碱化工向精细化工的转型升级。

  “老厂区与长江主航道仅隔50米,这种临江而建的先天隐患,让企业长期处于环保与安全的双重高压之下。”山水化工生产副总经理井耀文记者回忆道,2007年,企业首次从宜昌城区迁至姚家港化工园,虽暂时脱离人口密集区,但仍未摆脱临江生产的固有风险。直到2018年,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纵深推进,湖北省全面启动沿江1000米危化企业“关改搬转”专项行动,山水化工迅速响应号召,于当年3月启动二次搬迁,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化工专用中间体及5万吨食品级离子膜烧碱项目。历经两年多建设,新厂区于2020年底正式投产,终结了企业长达数十年“临江生产”的被动局面,更为其打开了产业升级的全新空间。

  “搬迁前,山水化工以离子膜烧碱和聚氯乙烯为主营业务,其中聚氯乙烯生产高度依赖西部电石原料,高昂的物流成本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单吨产品净利润不足百元。更为棘手的是,作为氯碱生产副产物的氯气,甚至面临倒贴钱处理的困境。”井耀文坦言,过去的生产模式,成本高、利润低,发展举步维艰。而搬迁后的山水化工,以氯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构建起“烧碱—氯气—精细化工产品”的全链条产业体系。企业果断淘汰落后的聚氯乙烯生产线,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将氯气深度转化为邻(对)氯甲苯、邻(对)氯苯甲醛等医药农药中间体。如今,年产能5万吨食品级离子膜烧碱和10万吨中间体项目形成协同效应,不仅实现副产物的100%资源化利用,更使产品种类从2种拓展至7种,其中邻氯苯甲醛年产能达5000吨,广泛用于戊唑醇、氟苯尼考等高端医药农药生产,市场版图覆盖华东、华南等核心区域。

  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山水化工还积极融入园区循环经济生态。企业与周边上下游企业建立起“原料互供、能量共享”的协同网络:生产的烧碱、氯气、盐酸直接供应园区内企业,而园区集中供热系统的接入,使山水化工蒸汽成本降低15%,同时减少了自建锅炉带来的污染物排放。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生态,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更增强了区域化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生产模式上,山水化工也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到“智能绿色”的转变。井耀文介绍说:“2007年第一次搬迁时,我们引入了DCS;2020年新厂建成后,直接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人员定位、智能巡检等系统全面覆盖,现场操作减少了80%,生产效率提升近3倍。”

  此外,在安全环保方面,山水化工累计投入超8000万元,针对最大风险源液氯单元,打造了集密闭吸收、泄漏监测、自动应急于一体的全流程防护体系,安全管控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标准;针对食品级烧碱对重金属含量的严苛要求,自主研发了精密净化装置,不仅满足自身生产需求,更成为宜昌地区唯一具备食品级烧碱供应能力的企业;废水、废气处理系统采用“多级净化+资源化回收”工艺,多项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实现了绿色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关推荐

青海盐湖股份获“2024年度钾肥保供稳价突出贡献奖”

  7月16日,在2025世界钾肥钾盐大会暨格尔木盐湖论坛表彰仪式上,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授予“2024年度钾肥保供稳价突出贡献奖”。

2025-07-21     中化新网

十一化建:践行ESG治理 共建温暖社区

——十一化建印尼巨港PUSRI-IIIB项目部慰问孤儿院传递爱心

2025-07-21     河南石化新闻

《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正式发布

广西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量累计超2200件

2025-07-21     广西石化新闻

吉林石化乙烯厂又一新产品成功完成转产任务

吉林石化乙烯厂又一新产品成功完成转产任务

2025-07-21     石油化工速递

华昌集团组织开展培训学习交流会

为进一步提升职工对AI工具的应用能力,增强对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理解与认同,7月19日,华昌集团组织开展了以“AI工具应用实操”和“集团公司及主要成员企业发展情况”为主题的培训学习交流会。会议伊始,华....

2025-07-21     中化新网

陕鼓工业气体总规模超200万标方

记者从7月16日—18日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工业气体产业高峰论坛获悉,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秦风气体公司工业气体业务涵盖空分、合成气、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稀有气体、液体零售等多个领域,总规模...

2025-07-21     陕西石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