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他们这样贡献高校力量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却长期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成果产业配适度不够等问题。如何发挥高校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在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京召开的第七届石化联合会与重点高校科研工作交流对接会上,包括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在内的十所涉化高校,畅谈了他们所做的探索。高水平、有组织地进行学科布局、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育,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关键路径”。

  心怀“国之大者”,强化基础研究,夯实科技创新基石,是高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立足点。比如,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一方面强化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布局与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研究平台,推进重大基础研究设施建设与重大科学发现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前瞻布局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领域,提升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原始创新水平,解决“从分子到工厂”全链条过程科学和工程问题,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清华大学化工系则制订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针对“双碳”背景下的化工,强化资源生态高分子、新能源化工、微纳化工、合成生物技术等化学工程学科基础前沿研究。

  坚持特色发展,明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靶向性,是高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力点。比如,北化大化学工程学院主攻绿色化学工艺与节能减排、分子催化工程与绿色能源等,下好学科体系布局“先手棋”,并着力提升学科发展与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的匹配度,以学科为引领,增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靶向性。清华大学化工系在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系统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研究方向,同时十分注重绿色低碳循环技术的发展。

  产学研深度融合,填平产学研之间的鸿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华东理工大学的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与应用转化特色鲜明,他们成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其许可合同额全国高校第二,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合同额全国高校第三。西安交通大学深入产教融合,推进成果转化,2021年至今,落地千万级横向项目/中心共10项。2023年,他们与国家能源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低能耗低碳排放氮气-水光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工艺包开发及工业示范”,合同金额达1870万元。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高校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一场教育界与产业界的双向奔赴中,正愈发相辅相融,激发出更多的产业跨越新动能。

相关推荐

中国石化联第六联络组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中国石化联第六联络组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以来,第六联络组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按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统一安排部.....

2025-05-23     中化新网

榆林高新区丝博会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5月22日举办招商引资恳谈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与各地客商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大计。丝博会期间成功签约41个项目,引资额217.78亿元。

2025-05-23     陕西石化新闻

榆林丝博会项目引资近2000亿元

为期5天的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在西安举办。在5月21日举行的榆林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榆林市成功签约74个项目、引资额达1967.6亿元,其中涉及化...

2025-05-23     陕西石化新闻

习近平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2025-05-23     新华网

石化人物应铭记 行业主媒当挺膺

  2025年5月22日,《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编撰业务研讨会在《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进行。《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编纂委员会翟海潮主编、叶建华主编等参加了...

2025-05-23     中化新网

石油和化工规划院大力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以“三个坚持”下好“三个功夫”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党委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突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印发的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以“三个坚持”为引....

2025-05-23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