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位于德州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的恒升科技研发园项目主体建筑初具雏形,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也将启动实施。该项目经理唐文义介绍说,恒升科技研发园一期投资2.8亿元,建设包括研发中心、交流中心、科教中心在内的科研及配套服务建筑群;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投资3.7亿元,设计规模为4.4万立方米/日,其中高盐废水2.4万立方米/日、普通废水2万立方米/日。
这两个项目是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不断完善发展要素、做大做强高端化工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运河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国星表示,目前正积极推动德州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扩区增容,依托龙头企业引领带动,通过延链扩群,打造500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
规划引领 畅通资源要素集聚渠道
2023年7月调整区划后,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形成“一区一园”布局,“一区”即德城区北外环以北工业区,“一园”即总面积16.17平方千米的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其中,运河恒升化工园区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已入驻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德州市德化化工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初步形成了化肥、基础化工原料、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产业。北外环以北工业区则有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等多个化工重点监控点。
李国星介绍说,运河开发区立足资源禀赋,科学谋划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以绿色化工为主导、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框架。开发区坚持项目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聚,不断建立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变。
为保障园区土地需求,推动企业连片发展,开发区还启动了恒升化工产业园扩区工作,保障高质量发展空间支撑。在前期建成投用园区道路、供电、供排水、通讯、生态环保等一批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开发区集中推动智慧园区平台、危化品停车场和“一企一场”雨污分流等软硬件建设,为集群化发展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
协同发展 构建共享共赢产业布局
运河开发区绿色化工产业链联合党委积极协调,依托绿色化工龙头企业华鲁恒升,做大做强德州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园区围绕公用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等8个方面统筹布局,梳理储备了10余个重点项目,并择机启动实施。
作为山东省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链和德州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华鲁恒升近几年在拉长绿色高端化工主导产业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型产业体系。华鲁恒升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于富红表示,今年将通过链条耦合衍生适销对路的新能源、新材料产品,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在此布局下,华鲁恒升的发展红利通过产业关联、知识溢出和劳动力池扩散至园区其他企业。其下游企业德田化工、德化化工、德化肥业和鲁恩新材料等充分借鉴其生产经营模式加快自身发展,凸显了“链主”企业应有的带动效应。
围绕华鲁恒升发展需求,德州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周边村居成立一批配套企业,如塞盾塑编、华奕包装、龙飞塑编、众鑫塑业等编织包装企业。这些企业以龙头企业需求定产品、定产能,既降低了龙头企业发展成本,又壮大了村居集体经济实力,实现了集聚发展、互利共赢。
做强支撑 打造软硬兼备营商环境
当前正值施工黄金季节,开发区内的华鲁恒升尼龙66高端新材料、酰胺原料升级、恒升科技研发园等项目加速推进。华鲁恒升工程建设部经理位洪朋表示,项目建得快、施工秩序好,都得益于运河开发区企业服务专班高效的“帮包办”服务体系。
为提高项目推进力度,运河开发区组建了企业服务专班,以“一线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向时间要效益。同时,企业服务专班建立月走访企业工作制度,常态化入企帮扶,通过实际走访,2023年以来共现场解决企业困难56条,收集有关营商环境及产业发展意见建议58条、金融需求12条、招商线索37条。该开发区还设置党建指导员和红色首席政府服务官,建立“红链服务团”,不断完善企业综合服务保障体系。
此外,开发区还协助德州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完成智能化改造方案申报工作,该方案被评为2023年全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优秀解决方案,为园区安全、环保、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保障。
福建漳州市古雷石化园区内,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正通过园区管道,将原料液态苯酐输送到漳州新阳科技有限公司的原料罐区内,作为新阳科技不饱和聚酯树脂项目的原材料,实现“即需即输”。
正是最美五月天。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中试基地项目(以下简称中试基地项目)与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项目(D区)(以下简称孵化基地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塔吊林立、机械轰鸣,运输车辆往来...
“公司去年产值2亿元,今年到现在产值已超1亿元。”日前,浙江特盈低温液化装备有限公司安环部部长俞国建表示,企业实现投产即升规,发展势头迅猛。
连日来,河南省平顶山新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各企业纷纷按下生产“加速键”,全力冲刺二季度目标任务“双过半”,在园区内掀起一股奋勇争先、拼抢经济的热潮。
引进单独选址项目100余个,落地化工产品超1000种,总投资超600亿元,汇聚213家企业……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从精准的产业定位、完善的基础设施,到创新的人才培育、前沿的智慧化建设,以硬核实力构建起全链...
“今天刚启动摸排,已有两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意向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近日,浙江衢州智造新城管委会经发部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