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1月1日,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发布消息称,园区产业服务部在主题教育中,坚持学以致用,将理论学习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把企业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摸清、摸细、摸透,找准困扰企业发展的“卡脖子”环节,厘清解决思路,有的放矢为企业排忧解难。
由11人组成的“不掉线”产业服务队,开展“常态化”与企业面对面“交心”,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专员服务,实现惠企政策定向推送。
据介绍,产业服务部建立部门例会常态化政策领学机制,每周一次部门例会政策领学,每月组织一次服务专员业务主题培训,实现不同业务条线服务专员政策清单交叉分享,修炼岗位“多面手”,服务企业更高效。截至10月底,服务专员走访企业1584家次,解决诉求73,开展培训20次。
这方面,中天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科盛”)总经理陈盛感受颇深。他说:“中天科盛转型升级‘不掉线’的背后离不开园区产业服务部一直以来的默默付出。”
据悉,产业服务部在日常走访企业时,了解到中天科盛新研发的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与企业深入沟通后,向企业建议可以通过技改的方式进行投资再扩产,并详细介绍目前技改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贷款政策等。
“最初我们只有考虑投资扩建的想法,但对相关政策和项目申报流程一片空白,园区与我们沟通后,提供项目申报指导服务,我们心里的石头就放下来了。”陈盛笑着说。
如今,中天科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扩产增能。“由于市场需求大,前景广阔,公司正在抓紧推进高端功能膜新材料二期技改项目。”陈盛表示,这是中天科盛继2019年第一次技改后,再次提质增效、扩产增能。二期项目总投资2650万元,占地约12亩,达产新增产值约1.9亿元。
一直以来,脂肪族聚氨酯弹性体原材料被几大国际化工巨头所垄断,中天科盛通过技改项目,不断深耕细分领域,加大科研投入,一举突破了这一高端原材料“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此类材料技术空白。
“国产化以后,我们的价位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一,进一步降低了国内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今年上半年,企业产值1.5亿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93%。”陈盛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中天科盛研发生产的“耐黄变高透明脂肪族聚氨酯弹性体”近期荣获了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材料产业展“优秀产品奖”。通过转型升级,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还帮助企业打造了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7月17日,天气持续高温,给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员工们带来严峻“烤”验。冀东油田瑞丰化工公司精心组织了系列“夏日送清凉”活动,为员工送去关怀与温暖,为夏日安全生产“降温”。
“遮阳帽,便携扇,清凉油,血压计……有了这些‘护身符’,岗位职工的身心健康多了几层保障,大家都放心了!”7月16日,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泊里巡线队队长刘钢介绍说。
“安全容不得丝毫懈怠。特殊天气要增加巡检频次,对重点部位进行反复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处理。”7月17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七作业区副班长彭晨在检查油井设备时说。
7月15日,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自科技”)在成都举行20周年庆典暨科技成果发布会。以“廿载碳索路,科技启新章”为主题,活动汇聚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领导专家及产业链伙伴等1200余...
日前,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张义铁创新工作室QC小组等油田五家单位在湖北省质量协会第44次质量提升小组会上获评2024年度湖北省“优秀质量管理实践标杆”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