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科研一线20年,他全身心投入到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碳一化工、芳烃及其衍生物、炼化全厂优化节能及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申请并授权专利23项;先后获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4项、入选中国石油“感动石油人物”团队代表。近日,他又获得“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他就是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丰存礼。
2004年3月,丰存礼从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入职中国石油昆仑工程公司。初入职场,面对工艺工程技术的知识海洋,丰存礼深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于是,他将每一次交流都视为成长的契机,将每一次挑战都化作前进的动力,很快便掌握了工程设计的基本理念、知识及各类软件操作,逐步成长为能够独立承担流程模拟、设备计算、三维模型建立等的骨干。
2007年,丰存礼投身于技术研发的浪潮中。他和团队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艰苦攻关,成功开发出阳离子聚酯、聚碳酸酯(PC)、芳纶1414、对二甲苯(PX)等多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中,阳离子聚酯专利技术已授权转让了30多套装置;三乙二醇单甲醚(MTG)技术工程应用比国内外同类装置节能70%以上,为行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树立了新典范。
丰存礼和团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担当,在多个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奋斗者精神,为我国炼化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广东石化26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
2010年,昆仑工程组建芳烃项目团队,对芳烃产业进行研发,丰存礼是芳烃团队核心成员之一。一切从零开始,项目团队查阅资料、现场调研、分析研讨、确定方案……先后完成芳烃专项技术和芳烃集成技术开发,实现从动力学机理到反应模型的建立,再到芳烃联合装置全流程模拟和用能优化。
2017年,广东石化芳烃装置开始方案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丰存礼和团队成员从工艺技术、原料方案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芳烃联合装置是炼化转化的关键,应该具有足够的先进性,要从炼化一体化项目全局角度优化原料和能量利用。”丰存礼提出建议。最终,团队明确了以最大化利用上游重芳烃组分原料、乙苯脱烷基型异构化和轻解吸剂吸附分离为核心工艺,并综合考虑工艺工程可实施性以及炼化一体化项目上下游装置的整体效益,确定了年产260万吨对二甲苯的装置规模。
2020年,广东石化芳烃项目进入EPC阶段,丰存礼挑起项目经理重担。他带领团队科学筹划、精心组织,摸清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统筹优化装置和管道布置,严格进行两相流和工艺饱和蒸汽管道水力学计算,选用合理的流速和流型,从源头避免振动等问题。项目团队还从EPC角度统筹优化工艺技术、工艺参数、设备选型等方案,逐一攻克超大工程面临的诸如大型机泵、塔器的设计、制造等各种难题。
在丰存礼带领下,广东石化芳烃项目一路从高质量完成设计到创造单月沉桩最高纪录,再到完成亚洲最大塔器的基础施工和吊装,不断刷新国内吊装纪录和钢结构安装记录。历时27个月,2022年7月30日,芳烃项目中交。
中交是工程建设的里程碑,但到实现开车运行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完成。丰存礼带领团队迅速转入装置联动试车、水联运、冷热油运和投料试车的工作中,他们详细计算确定装置首次开车垫料量、热油运和投料试车阶段不同工况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芳烃生产介质易燃易爆,开车过程必须安全受控。在关键投料阶段,丰存礼一直坚守现场,带领团队全力配合。
2023年2月,芳烃联合装置所有单元均实现一次投料开车成功,装置运行稳定,产品指标和综合能耗均优于设计或国标要求。
广东石化芳烃装置投产后,丰存礼没有片刻停顿,他继续组建并带领新的团队,全力开展炼化全厂优化节能和氢能等新能源业务,用实际行动推动炼化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
近日,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公司2025年第三届“创新杯”暨“智建创新·AI赋能”劳动竞赛正式启动。竞赛面向公司全体员工及全部业务域,设置5个赛道。45个参赛项目,共计400余人次参加竞赛。竞赛设....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二氧化碳人工从头合成蛋白质项目在天津启动。
5月15日,河南油田南阳能化公司宣布,该公司相变蜡碳16至碳23产品均形成工业化规模生产和销售,已实现从碳18“一枝独秀”到碳16至碳23“百花齐放”质的跃升。
近日,安徽省委组织部公布安徽省2024年度江淮英才培养计划团队项目入选名单,安徽六国化工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制甲酸和葡萄糖技术研发”项目创新团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