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探讨电气管理与智能化新技术

微信图片_20240621133406.jpg

  6月20日—21日,2024第三届全国石油化工电气管理与智能化发展技术交流大会在陕西咸阳举行,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新型电气节能技术、储能技术以及智能化发展态势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促进石油和化工行业电气技术管理与智能化创新发展,加快推进设备改造进程,助力行业节能降耗、低碳绿色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621133413.jpg

  大会开幕式上,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分别致辞。中国自动化学会石油化工应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彦峰表示,作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石油化工行业运用清洁能源和先进的智能电气技术装备,可降低电能消耗、减少排放,成为石油化工和化工企业节能降耗的关键。近年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本次会议不仅是石油化工电气管理与智能化技术的一次全面展示和研讨,更是行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

  石油化工企业是传统耗电耗能大户,随着近年来投运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对电能的消耗也不断加大。同时,生产与使用大量易燃易爆化学品,因配电设施及用电设备漏电、电火花、过载和静电积聚等因素产生的风险已成为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之一,用电安全与节能降耗同等重要。

微信图片_20240621133417.jpg

  对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杜三恩认为企业构建数字电网体系是抗晃电策略的“利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具有连续性强、联锁工艺复杂、热电耦合性强等特点,对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较高,电压短时间较大幅度波动产生‘晃电’现象不可避免,对生产安全运行造成较大影响,成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老大难问题。”杜三恩说。针对很多“晃电”事故往往都是因为各种抗晃电措施协调性不足造成的,他提出了破解难题的解决方案,即坚持系统观念,因地施策,综合应用各种抗晃电措施,采用电力系统数字仿真技术,构建企业数字电网体系,开展抗晃电措施有效性事前校核,避免重要负荷损失。企业数字电网体系可包括调控辅助、在线评估预警、实时状态监测及系统模型管理等层面。

微信图片_20240621133421.jpg

  近年来,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绿氢并与石油和化工生产耦合发展绿色化工成为趋势,绿电-绿氢-绿色化工系统增强集成与柔性调控、高效建模与仿真技术能力是其中的关键。上海科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鲍秀昌介绍说,该公司开发的绿电-绿氢-绿色化工仿真与测试系统,包括仿真计算、管理及物理设备等子系统,建立绿氢仿真模型库及国产化绿氢仿真模型软件,涵盖新能源发电、制氢、储氢等全产业链的设备模型,支持并网型制氢和离网型制氢系统,目前已在“风光氢储氨”等场景成功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会上,西安慧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杨斌分享了高效流体电加热技术在石油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应用案例;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总工程师吴桂林提出了新能源系统光伏发电的危害应对措施;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ABB(中国)有限公司、西安华海众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也介绍了相关新技术。

微信图片_20240621133425.jpg

  本次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石油化工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热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电工技术学会、陕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各地的电气技术服务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工程设计等单位代表200多人参加。大会期间,还举行了石油化工电力电气应用技术、智能供配电与协同优化专题讲座及展览展示。

微信图片_20240621133429.jpg


相关推荐

我国北部湾海域油气勘探再获重大突破

  3月23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部署在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的海301井获高产油气流,在两个层系分别试获日产1108方、167方油当量,刷新北部湾海中凹陷油气日产纪录。

2025-03-24     中化新网

新一代蒽醌载体技术革新双氧水生产 有望实现装置产能翻倍

  双氧水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品,但生产过程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和工艺,存在双氧水分解、气相燃爆等安全隐患。近日,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助力双氧水绿色安全...

2025-03-24     中国化工报

仿生光热织物助力太阳能海水淡化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被誉为解决淡水危机的“顶流方案”。

2025-03-24     中国化工报

六国化工新增4项专利

  截至3月4日,六国化工公司今年已新增4项专利,包括2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

2025-03-24     中国化工报

低碳院电解水制氢技术获进展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氨能)技术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在电解水制氢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提出了膜电极结构新型调控技术,实现了电流密度和制氢效率的大幅提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2025-03-24     中国化工报

江汉油田、地质大学(武汉)交流新能源评价技术

  近日,江汉油田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围绕油田卤水锂、钾、溴、硼、碘等共伴生资源评价开展深度技术交流。

2025-03-2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