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达工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强势崛起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其中位于乌海市的乌达区居“宁蒙(宁夏、内蒙古)经济小区”的中心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母亲河黄河恰从乌海经济开发区乌达工业园区旁流过。如今,这里的石化产业发展如何?7月5日,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组走进乌达工业园,实地探访园区内能源化工企业的发展成果。

微信图片_20230808103803.jpg

调研组在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研发前沿技术 深耕精细化工领域

  乌达工业园规划面积36.225平方千米,于2022年入围第一批化工园区名单,其化工集中区面积达19.619平方千米,现有企业6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户。园区成立至今,已引进多家全国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形成了强劲的产业实力。

  调研组最先来到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自2018年2月起,该公司先后投资43.34亿元,在乌海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精细化工生产基地,现已形成草甘膦10万吨/年、烧碱15万吨/年的产能。近年来,公司生产消耗持续降低、安全环保水平大幅提升,成为技术领先的精细化工企业。2022年,内蒙古兴发实现销售收入17.48亿元、净利润4.13亿元,上缴税收5228万元。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湖北兴发集团的子公司,内蒙古兴发发展方向明确,紧跟党中央及当地政府政策步伐,在精细化工领域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同时也在引领地区产业进步。厂区内自主作业的安全巡检机器人、配备先进智能系统的中控室……这些先进装备的应用从侧面反映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调研组从企业的发展规划中看到,“十四五”期间,乌海作为兴发集团项目建设主战场,将重点建设40万吨/年有机硅、有机硅高性能硅橡胶及硅油等项目,着力打造上下游一体的硅化工生产基地。

  同样出身湖北的宜化集团也选择在内蒙古这片热土投资兴业。当调研组走进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大门,就被其智能、系统化的办公环境所吸引。该公司是由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5月出资组建的全资子公司,现有66万吨/年电石装置、30万吨/年烧碱装置、30万吨/年聚氯乙烯(PVC)装置、3万吨/年季戊四醇装置,并配套热电分厂等公辅设施。公司拥有成熟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主导产品电石、PVC、片碱获评内蒙古自治区的名牌产品,并畅销多个国家。2022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0.39亿元、净利润2.27亿元。

  近年来,内蒙古宜化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向绿色转型,相继投资近6亿元进行装置的改造。这些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不但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企业在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等方面具备了更强的实力,确保企业在调整和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调研组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宜化将围绕产业链延伸和资源优势,加快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朝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808103812.jpg

  调研组在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调研

  形成区域优势 构建特色产业集群

  兴发和宜化两家业内知名企业的北上投资选择,让调研组对乌达工业园的独特优势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园区周边建有海南产业园、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蒙西工业园区、棋盘井工业园区等多家园区,产业集群优势为乌达工业园的经济发展搭建了平台,注入了动能。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当地政府不遗余力。乌达工业园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现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互为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十四五”期间,乌达工业园将坚持以链群思维聚产业、引项目、促转型,强力推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耦合发展,着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基地聚链成势,全力构建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工业园现已形成以有机硅、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布局。

  当地良好的产业环境不仅虏获了业内巨头的“芳心”,也孕育出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截至目前,园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省级各类研发机构18家。园区先后被评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自治区级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基地。

  打造绿色化工 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乌达,调研组切身感受到了“绿色工厂”的魅力。每次走进或路过厂区满眼皆是绿色,让人心情愉悦。

  作为黄河边上的园区,多年来乌达工业园一直秉持“筑牢生态环保底线,打造靓丽区域环境”的建设理念,园区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共同推进产业向绿色高质量转型。如今的绿色,是耕耘的结果,也是乌达工业园成长蜕变的最好佐证。近年来,园区先后获评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自治区级绿色园区、节水型园区等。

  黄河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园区的用水和水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园区的升级改造带来了机遇。乌达区常委、副区长武兵云向调研组介绍说,园区建成了引黄供水改造工程,配套建设供水管网约25.5千米,黄水日供水能力达到8万吨,自来水日供水能力3.8万吨,初步形成综合利用地表水和自来水“双水源”供水保障体系,能够满足园区企业和配套设施等用水需求。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园区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工作,累计铺设污水管网110千米,污水处理厂最大处理能力可达4万立方米/天,实际处理量为1.8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园内污水处理设施已实现全覆盖,并建有公共事故废水应急池,有力防范化解水环境污染风险。同时,为实现污水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计划投资2亿元实施园区污水处理厂高盐水处理工程,目前可研、立项已经完成。

  如今的内蒙古乌达工业园正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不仅有兴发、恒业、君正等化工龙头企业,还有落地百万吨级项目的建设规划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一个全新的宝藏级投资热土,正逐步显现。

相关推荐

宁东基地举办科技金融对接活动

7月9日,中国石化-宁夏化工科技成果对接会暨“政金企”科技金融对接活动(宁东专场)在宁东基地举办,通过搭建“科技—产业—金融”对话平台,推动中国石化等央企先进技术与宁夏化工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科技成...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甘河工业园区:高原逐绿

​湟水河谷,甘河奔流。在距西宁市西南35千米的甘河谷地,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下称甘河园区)通过绿色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交出一份成绩单:大气优良率提升至92以上、废水收集处置率持续...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杭锦经开区携化工职校走访座谈

7月3日,内蒙古杭锦经济开发区与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组织园区企业走访活动,与企业共商人才培养方案,以实际行动架起校企合作“连心桥”。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格尔木工业园迎首个外贸单

近日,青海格尔木工业园区昆威贸易公司完成首笔进口贸易订单,201.6吨橡胶产品顺利到港,实现39.92万美元进口额,填补园区外贸业务空白。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安宁工业园配套铁路专线通车

7月1日,云南安宁工业园区大宗工业物资公铁联运物流园配套铁路专用线(一期)项目全线试通车,为园区发展提供便利。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钦州产业园招商推介促企合作

7月4日,钦州市举行钦州产业园区招商推介活动,与深圳市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会、深圳市企业联合会等区外企业考察团深入交流探讨,务实推动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共识。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