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10万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工业项目开工

  11月6日,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液态阳光”项目二氧化碳精制及甲醇装置桩基础开始施工,标志着国内首个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工业化示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微信图片_20241113112556.jpg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工业园区,采用中煤鄂能化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合作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0万吨级液态阳光绿色甲醇技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电解制绿氢,再将化工装置排放尾气提纯精制的二氧化碳与绿氢转化为甲醇,实现规模化绿电绿氢消纳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

  中煤鄂能化公司发展科创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总投资约49亿元,将建设625MW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2.1万吨/年电解水制储氢、10万吨/年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绿色甲醇(含15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精制)以及配套公辅设施。计划于2026年10月建成投产后,较同等规模的煤制甲醇每年可减少煤耗14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2万吨。

  该项目是中国中煤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中国中煤“两个联营+”示范基地,构建“两个对冲”机制,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的全流程工业化示范,将为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的二氧化碳减排及资源化利用提供工业化解决路径。

微信图片_20241113112600.jpg

  据了解,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制绿氢,再由绿氢加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甲醇,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的循环利用,这个被称为“液态阳光合成甲醇”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团队历时20载攻克的,整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此前在兰州新区完成了工业化验证。与传统煤制甲醇排放二氧化碳不同,该技术则是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制取甲醇,开辟了一条绿色甲醇全新路径。(企业供图)


相关推荐

2022-2023中国城市双碳指数报告在京发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今日发布《中国城市双碳指数》第三期报告,从气候雄心、低碳状态和排放趋势三个维度对110个重点城市的“双碳”进展态势开展了系统评价。北京以突出的气候雄心...

2025-05-22     中化新网

江西召开2025年配方肥产需对接会议

由江西省农技中心种植业推广处主办的2025年配方肥产需对接会议于5月14日以线上视频形式召开,聚焦“三新”集成技术(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推广与配方肥供需对接,为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5-22     中化新网

中国石油2024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5月2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中国石油连续第19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2025-05-22     中化新网

我国首套智能钻井系统“长龙号”正式投用

5月21日,我国首套自主研发和创新集成的智能钻井系统——长城钻探“长龙号”智能钻井系统1.0在辽河油田页岩油施工现场雷88井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朝数字化、智能化钻井迈出关键一步。

2025-05-22     中化新网

欧盟对中国产新乘用车及轻卡充气橡胶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

5月2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正式对进口自中国的新乘用车及轻卡充气橡胶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本案被调查产品为新充气橡胶轮胎,用于小型汽车(包括旅行车和赛车)以及载重指数不超过121的公共汽车或卡车。....

2025-05-22     中化新网

高端访谈丨青际科技钱仲超:“青绿数据”解码双碳时代的“绿色账本”

在全球气候协议收紧与中国“双碳”目标叠加的背景下,ESG(环境、社会、治理)不再是一道“选答题”,而是关乎石化企业生存的“必答题”。

2025-05-22     中国石油和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