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山西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科创大会嘉宾观点集萃(上)

科创驱动新质生产力 中部崛起争先“晋”行时

编者按 5月11日,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和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24山西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科创大会在太原举行,政府部门领导、院士专家及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激荡思想、启迪智慧,为新时代山西能化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建言献策。特组织专题报道,设上下篇,将精彩观点集萃于此,以飨读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传统能源在转型和新能源技术创新上大有可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质生产力、现代煤化工、能源转型等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最新工作部署,中国化工报社、潞安化工集团在石化联合会以及山西省工信厅、科技厅指导下组织此次创新发展大会,正当其时,是十分难得的重要会议。

  结合此次会议专家的发言,可以逐步形成和归纳出3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传统能源的历史使命还远没有结束。这和今年3月份在美国休斯敦刚结束的剑桥国际能源周的观点大体一致。

  在剑桥国际能源周上,沙特阿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敏·纳赛尔强调,在过去20年用于能源转型的全球投资超过9万亿美元,但至今为止,风能和太阳能在全球总能源供应量中的占比不到4%,电动车总使用时间占比不超过3%,所以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供应占比稳定在80%以上。

  埃克森美孚首席执行官达伦·伍兹则预测,今明两年全球石油消费量还会创造新高,全球石油使用的峰值不会很快来到。

  剑桥能源周达成的共识是:没有全球通用的净零途径,能源转型的多重路径不构成非此即彼的选择,更不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那么简单,化石能源的历史任务远没有完成。

  第二个观点,传统能源在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技术创新上仍大有可为。传统能源可以在能源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两大领域大展身手。当前,传统能源还占很大比重,而技术创新还要不断突破,减少开采成本、提高清洁利用水平是重要方向。同时,传统能源也可以在新能源开发上大展身手。未来的氢能、甲醇都有很大的市场,随着新能源绿色生产、储存、利用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传统能源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个观点,能源转型必须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新能源替代必须建立在传统能源供给安全可控的基础上。这是能源转型最务实、最科学、最明智的选择。

  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实现高价值知识产权需满足4个条件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4倍、人均GDP增长53倍。这种奇迹般的增长靠的是什么?主要是靠要素驱动,但这是不可持续的。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约1.06万美元。从现在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还有25年,届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均GDP应该在4万美元左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靠什么?要靠知识生产的投入和创新的投入。

  但这方面一直是我国的短板,需要补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30日的讲话中分析,“要素驱动型发展转变成创新驱动型发展”。创新是什么?就是从创意到价值,从知识到财富,这里的创意和知识不是普通的知识,而是产权化知识。

  当前,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从知识产权特别是高价值知识产权的产出来看,还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有一定差距。

  那么,如何实现高价值知识产权?

  一是大量高价值专利要产生出来,被多国授权,并较长时间维持有效。

  二是高价值知识产权被市场认可,并大量出现。

  三是知识产权的价值被法律有效保护、强力保护。

  四是知识产权的价值被国民普遍认知、认可,形成创新文化IP意识。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全面实现知识产权价值之日就是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之时,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推广应用改性甲醇燃料 促进油气燃料行业革命

  甲醇是石油时代结束之后,最有可能替代的能源。改性甲醇燃料在我国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企业优势和推广优势。山西省是我国推广甲醇燃料的积极省份之一,改性甲醇燃料对山西省整个能源行业转型很有价值。

  改性甲醇燃料用途广泛,可以应用于交通、工业、民用等领域。目前我国已出台《工业用改性甲醇燃料》《民用甲醇燃料》《点燃式发动机用改性甲醇燃料》《压燃式发动机用改性甲醇燃料》4项团体标准,全国有10多个省区推广应用改性甲醇燃料。

  在我看来,推广应用改性甲醇燃料优势明显。从近期看,可以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用焦炉煤气制甲醇、劣质煤制甲醇,进一步提升能源安全水平。同时,也可以替代汽柴油。改性甲醇与现有燃烧系统匹配度很高,不需要改造加油站、汽柴油车等,可以任意比例与汽柴油混用,且改善大气污染的环境效益特别明显。此外,改性甲醇技术成熟经济性好,比汽油便宜。从远期看,改性甲醇燃料可以由绿氢和二氧化碳合成而来,可实现循环利用。

  因此,要推广应用改性甲醇燃料,促进油气燃料行业革命。

  为了更好推广应用改性甲醇燃料,我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建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牵头,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支持。

  二是明确战略思路。建议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小步快跑。

  三是规范市场秩序。依据国家团体标准规范管理,允许甲醇汽柴油存储企业生产和销售改性甲醇。

  四是强化科技攻关。建议研发不同用途改性甲醇燃料,支持绿电制氢与二氧化碳合成制甲醇工程示范。

  五是鼓励央企参与。鼓励大型企业、央企与改性甲醇技术研发企业开展合作。

  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刘滇生:山西能化产业转型发展要瞄准3个方向

  对于山西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我有三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山西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具有先天优势。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煤焦资源。以煤炭资源作为基础原料,生产四氢呋喃、环己酮、己内酰胺等产品,可以大大提升煤炭的附加值。可以说,煤炭深加工清洁利用高端产业链,将为山西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继续注入活力。

  第二,山西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抢占新材料的制高点。新材料产业既是传统煤化工转型升级的方向,又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加强煤炭新材料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力度,加大煤基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活性炭材料的开发力度,极力促进产业链的需求。

  第三,山西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政产学研合作。目前,国家正在推进整体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战略。山西能源化工产业要抓住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机遇,加强政府对产业的协调引导作用,积极搭建产业、科研转化、企业应用等方面的交流平台,促进同类产业融合。

  我认为,江浙一带政府支持链主带动产业链发展的模式值得借鉴。同时,我建议企业把研究所放在大学园区里,这是一个行之有效、非常好的科技创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绿色低碳是能源化工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

  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当前中国正落实“双碳”行动,积极参与到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过程中。虽然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变化和气候危机加剧,我国完成“双碳”任务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实施“双碳”战略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契机。

  其中,发展绿氢能源是实现工业“双碳”目标任务的主要抓手。

  在制氢环节,按照生产氢能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来划分,可将氢分为灰氢、蓝氢、绿氢。其中,最理想的是绿氢,即由太阳能等无碳能源分解水制氢,因为制氢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绿氢应用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早在2020年,我们突破了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电解水制取绿氢和二氧化碳加氢制“液态阳光”燃料的关键技术,利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了液体燃料甲醇,同时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减排。2020年1月,全球首套直接太阳能液态阳光甲醇千吨级示范工程在兰州新区试车成功。目前,中煤集团等公司正在推进10万吨级甲醇工业化项目。

  对于低碳能源发展方向,我提出3个建议:一是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辅之以节能,可小幅减排二氧化碳,作为短期过渡性策略。

  二是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补,大幅减排二氧化碳,可作为富煤地区实现碳中和的中长期过渡性战略。

  三是完全可再生能源,绿色、零碳排放,从根本上解决可再生能源储能和转化以及绿色液体燃料合成问题。这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

  对于山西能化发展方向,我认为,山西富煤,也有风光电资源,应逐步减少能源用煤,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相结合,将煤炭清洁、低碳、高效转化为功能材料和高端化学品,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发展氢能要抓住6个应用场景

  在中国,氢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不可能替代其他能源的,将是多种能源共融。

  中国该如何发展氢能源?实际上,还是要确保实现稳定、可靠、低成本,且安全。

  在2016年左右,因纯氢成本高、安全性问题,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就将制纯氢向绿氨转化,解决了制氢安全性和成本问题。之后,中东石油公司开始发展绿醇。但实际上目前绿氨、绿醇规模仍难以上去,因此还是需要下功夫把传统化石能源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消纳掉。传统能源只要把二氧化碳消纳掉,一样是绿色、清洁的。

  那么,中国为什么还要发展氢能源?实际上主要目标还是减碳。2013年之后,中国人均碳排放量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另外,世界上新增二氧化碳的大部分都在中国。此外,今后在国际贸易中,所有贸易产品都要核算碳足迹。因此,二氧化碳减排成为中国头上一个“紧箍咒”,我们一定要去破解这方面的问题。

  中国该如何发展氢能?我认为一定要抓住6个应用场景。一是氢电耦合,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二是煤气化燃料电池技术应用,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三是氢(泛氢)能源耦合煤化工、石油化工,实现碳中和;四是氢(泛氢)燃料重卡等领域应用;五是氢(泛氢)燃料电池船舶应用;六是氢冶金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员岳光溪: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产学研结合

  以国家战略及企业需求为导向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词。面对一个具体的技术研究思路,我认为“问题导向”是基本方法。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做应用研究,最终目的还是解决技术问题、开发新产品,必须坚持产学研结合。

  所有化石燃料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清洁利用。中国的能源基础是煤炭,对于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言就是如何高效使用煤炭同时又避免引发污染。这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在国外找不到答案,只有自己找。我们团队在煤气化技术方向的研发经验,也说明了“战略导向”和“问题导向”的重要性。

  作为我国能源大省和煤炭大省,如何清洁利用、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是山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科研方向,大量的劣质煤炭和洗煤过程产生的煤矸石清洁高效利用问题也亟待解决。我们团队开展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研发,从气固两相流的角度诠释了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内在的流化形态,完全更新了循环流化床燃烧理论,给出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定态设计方法,奠定了我国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的基础。从小型工业循环流化床锅炉逐步放大到发电锅炉,开发了先进的系列循环流化床锅炉。

  再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和装备——晋华炉开发为例。煤化工的龙头是大规模高压煤气化。2000年以来,我们启动高压纯氧气流床大规模煤气化技术基础研究,提出了分级给氧水煤浆气化思路,形成了第一代清华煤气化技术。进而用带有高导热耐火材料层的膜式水冷壁代替原有高温耐火热绝缘砖,形成了水煤浆膜式壁的第二代清华煤气化技术。在此基础上,团队与潞安化工集团产学研团队深入合作,解决了高温煤气熔渣混合气流热回收与积灰的难题,形成了清华第三代气化技术——“晋华炉”。如今,晋华炉商业运行效果良好,受到行业企业欢迎。

  回过头来再看这个技术开发过程,充分说明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要去跟企业在一起,实实在在地去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去做研究,而不是关在实验室里自说自话。

EM截图_2024524102739.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蹇锡高:新型高性能材料服务国家发展重大需求

  材料是划分人类发展史的标志。现在已进入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时代,很多重要领域需要轻质、高强、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高分子材料突出优点是比重小、重量轻、耐腐蚀,容易加工,尽管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纤维等,其中塑料以耐热温度等级分为通用、普通工程、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3种。

  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主要结构是芳环和芳杂环,已实现工业化的包括聚芳醚、聚芳酰胺、聚芳酰亚胺、聚芳酯等,是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军工离不开的重要材料。科学界、工业界都十分关注既耐高温又可溶解,兼具高性能、低成本、可控制备的新型材料,这些领域的突破能不断满足国家发展重大需求,解决在航天航空、车辆船舶、核能、石油等领域面临的传统技术壁垒。

  结构决定性能,我们从分子设计出发,坚持结构创新、工艺创新,成功研制出结构全新的聚醚砜酮(PPESK)。由于引入了DHPZ结构,解决了传统聚芳醚不能兼具耐高温和可溶解的技术难题,使这种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具有综合性能优异、成本低等特点,拉伸强度、力学性能、耐热性等各种性能均优于传统聚芳醚,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电子电气、石油化工、精密机械、环保等领域。这项成果属国际首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在高性能工程塑料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目标。

  目前,这种新型高性能材料正从中试研究走向工业化,年产2000吨规模的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促质变转型升级

  领会新质生产力,并结合中央强调的因地制宜,我认为山西地方政府在特定行业和领域需要注意几点要领。

  一方面,山西必须认识到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就是以煤为主。煤炭行业、煤化工行业、煤炭更多的清洁绿色技术运用而带来的绿色发展和相关的深加工,如何将其打造成国际先进水平?这是一个在新质生产力概念下的诉求。

  另一方面,山西要考虑整个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生产要素组合的升级,跃升式的发展,如何形成一个尽可能高水平的战略思路和战略、策略的组合?在已有的战略规划成果基础上,着力优化推进整个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动态升级,按照现在新质生产力的明确定义和要求,对整个山西的发展战略作动态优化是当务之急。

  煤炭、煤化工行业在山西如何布局?如何跟全部国土上其他的产能相互呼应、更好协调、更好应对全球的能源产业升级挑战?这种顶层水平规划,需要政府出面组织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并且最充分地听取工作一线的意见、汇集民间智慧,争取在动态优化过程中,能够对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而具备尽可能高的水平。

  新质生产力必须以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来以量变引出质变。我认为,山西以及能源化工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把加强改革攻坚克难的制度创新、数实融合的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思想观念创新等定制化地结合为一个系统工程。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特聘专家、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王宏广:山西要走出一条“后煤炭经济”发展道路

  当前,世界经济增速下降、效益下滑,金融风险增加,供应链恢复困难重重。同时,第四次浪潮也加速来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五大机遇期,即工业化中后期、信息化中中期、城镇化中前期、新科技革命前期、乡村振兴前期。在国内外经济发展大趋势中,山西经济同样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走出一条“后煤炭经济”的发展道路。

  山西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GDP约占全国总量的2.6%,但煤炭资源约占全国的1/3,“一煤独大”的产业经济结构亟待改变。对此,我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绘制新质生产力发展“路线图、施工图”。把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作为突破口;发展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型,把引进顶尖人才作为突破口。

  二是补上第三产业滞后等发展短板,把健康、旅游、养老作为重点,提高经济效率。

  三是引资引智要“破题”。过去发展“靠挖煤”、未来发展“靠挖人”,吸引技术、资本与管理,再造晋商辉煌。

  四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期,创造“后煤炭经济”,再造山西经济优势。加速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变,走出资源(煤炭)驱动到创新驱动新的发展道路,把煤化工、生物制造、合成生物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高端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旅游、物流等新型服务产业。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绿色化学品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

  在“双碳”背景下,绿氢、绿氨、绿醇等绿色化学品前景普遍被看好,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绿氢等绿色化学品。

  目前,绿氢、绿氨和绿醇主要生产工艺路线有电制甲醇、生物制甲醇、合成氨以及绿氢包括富产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3种技术路线,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技术、经济稳定性较差,项目成功运行案例不多等问题。

  从国际上看,近来绿氢、绿氨和绿醇投建项目趋于理性,很多项目推迟,埃克森美孚和壳牌等石油巨头以主营利润走低为由,延期绿氢项目。从国内看,中国石化近日宣布公开转让为中天合创煤制烯烃项目配套的内蒙古3万吨/年绿氢项目二期工程。

  另外,绿氢、绿氨和绿醇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欧盟已制定了绿氨、绿氢、绿醇标准,但我国情况比欧洲更为复杂,不能照搬欧盟标准,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做调整。

  综合以上分析:绿色化学品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目前处于培育阶段,应以探索示范为主,还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用于科技研发,不宜大规模铺开。企业要掌握好绿色化学品项目投资的节奏,在各方面条件不落实的情况下,不要投入过多。

  《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守正创新 为能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从战略高度和理论维度深刻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特征和特点,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他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此次举行的科创大会,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贯彻落实,又是推动山西能源化工产业向新而行的重要举措。中国化工报社将继续以“主战场、制高点、讲故事、生态圈”十二字方针,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继续在行业资政服务、咨询服务和产品服务方面,积极开展能源化工、园区、区域流域以及细分产业的调研活动,为山西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报社建社40周年,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同全行业一起携手,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杨尚宝教授:创新开放助力山西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下一阶段中心任务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首要任务就是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内容丰富,就经济发展而言主要有5个方面,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基于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认为可从4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基于资源禀赋特点坚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重。把山西的煤炭这个传统产业优势利用好,坚持清洁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要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氢能等。

  其次,依托煤化工基础开展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发展新材料产业。如山西可借助煤炭和煤化工产业优势,注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加快推动结构性材料和功能性材料等新材料的产业发展。

  再次,坚持绿色化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包括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资源节约战略、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生态系统维护和提升、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等。山西电力、煤炭、化工等重工业比重较大,统筹发展与安全,兼顾经济与环境,有较大的潜力和努力空间。例如在节能、节水、煤矸石和粉煤灰等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山西绿色发展大有可为。

  最后,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产业智能化是发展趋势。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数字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势在必行。山西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做出努力,要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把山西经济推到更高水平。

  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院长孙予罕:能源与数字革命助力山西能源化工发展

  “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必将颠覆传统的能源格局并重塑能源供给模式,加速构建分布式、数字化、供需双向互动的能源网络,催生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大力发展传统能源的低碳高端利用,尤其是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的耦合叠加,因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产品都会被打上碳足迹。

  处于东西结合部的山西,既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又有可再生能源,要抓住百年不遇的战略机遇,跳出“资源陷阱”,发展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从煤炭大省另辟蹊径转变成为经济大省。比如,在煤电调峰基础上,开展碳捕集碳利用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耦合示范,发展低碳煤电与源网荷储灵活调峰。布局分布式能源与超算系统,即稳定安全的“能源岛”及其双向管理系统,拉动山西大储能与调峰产业。

  山西是全国煤炭大省,煤的能源属性决定了兜底角色,要实现高效低碳利用,零碳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因此,煤炭加工利用要从燃料转变为原料,实现煤化工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发展,开发高端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炭基功能材料等,诸如α-烯烃/高碳醇、高级醛醇、聚烯烃等,并由此发展煤化工—煤电化材耦合,以及煤层气和多能耦合的低碳经济。

  为此,我建议在山西同朔地区,以朔州为主建立煤、电、化、材综合示范基地,以此解决低阶煤、劣质煤的低碳清洁高端利用问题。

  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低碳高值资源。山西境内埋深2000米以下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8.3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近1/3。很显然,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和做好甲烷的高值转化利用是必由之路。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房倚天:煤化工发展新质生产力需破解四大难题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新质生产力不能简单理解为新产业创造的生产力,其产业范畴应包括转型升级后的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

  能源化工产业培育出战略新兴产业或颠覆性未来产业需要深入思考和科学实践,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开展科技创新,进而培育新质生产力。首先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科技创新促进现有技术升级换代,提高技术的经济性,实现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其次是推动现有煤转化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过程中的应用。要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稳定化应用,关键是要有合适的能源载体和有效的化学品转化途径。再次是开发变革性、颠覆性技术,加快构建新型化石能源利用技术体系。最后是顺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将数据智能与煤化工产业有机融合。同时,相关单位还要推动人工智能与煤化工技术深度融合。

  值得关注的是,煤化工产业在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还需克服以下难题。

  一是将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变成成熟的工业技术。这个过程往往比较漫长,需要政府制定鼓励企业创新的一揽子优惠政策,建立金融与科技创新融通机制等。二是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突破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制约。煤化工产业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互馈机制,营造引才、育才的良好生态环境。三是提升产业绿色低碳技术水平。四是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化工行业融合发展。这也是未来能源、煤化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


  文字由刘敬彩、刘冰逸、李军整理,图片由闫俊荣提供。


相关推荐

贵州:大力推动煤化工与磷化工耦合发展

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在会上表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李炳军表示,贵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根据比较优势....

2024-06-14     中化新网

176亿!万华化学两大项目公示

​近日,万华化学烟台产业园两大改造项目环评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其一为电池级硫酸盐装置扩能改造,其二为100万吨/年乙烯装置原料多元化改造。

2024-06-14     中国石油和化工

盐湖股份与万锂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化新网讯 6月13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万里石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万锂(厦门)新能源资源有限公司(简称万锂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格尔木市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盐湖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

2024-06-14     中化新网

42个产品获评江西省2024年“优质高效农药产品”

中化新网讯 6月13日,从江西省农药行业协会获悉,江西省2024年“优质高效农药产品”评选结果近日揭晓,江西邦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江西威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

2024-06-14     中化新网

总投资730亿元!贵州最大煤化工项目进入准备阶段

近日,贵州省副省长罗强到织金县调研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并主持召开专题调度会。省政府副秘书长宋旭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敖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凌志参加。

2024-06-13     中国石油和化工

【石油和化工行业景气指数解读】5月指数小幅回落 仍处景气区间

     石油和化工行业景气指数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制,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微观景气循环监控指标,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景气指数”“燃料加工业景气指数...

2024-06-13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