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楼”为园区发展添后劲

安徽安庆经开区立足园区实际,推行“工业上楼”新模式。目前,安庆经开区已建成28.7万平方米多层工业用房,在建用房3.11万平方米,其中高层新型工业厂房9栋,标准化多层工业厂房13栋,通过清理闲置低效用地,预计可拓展“工业上楼”项目用地437亩。安庆经开区推行的“工业上楼”新模式为化工园区发展提供了经验。

 “工业上楼”是一种为让企业在高楼中进行工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产业空间模式,打破“摊大饼”式横向扩张路径,转向纵向布局,向空中拓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作为化工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化工园区实施“工业上楼”对于推动化工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对园区而言,服务对象更加集中;对企业而言,则能享受到更低的用地成本。那么如何推动“工业上楼”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产业筛选,定向寻找上楼企业。受限于高层楼宇的承重等因素,“工业上楼”产业要符合轻型生产、环保型、低能耗等特征。园区需根据产业规划,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多维度考核拟入园企业,如是否能与当地企业实现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以及是否满足智能化、绿色化的标准等,然后依据产业特性、上下游企业特质,筛选出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实现“上下游就是上下楼,产业园就是生态圈”,进一步提高园区竞争力。

二是利用优势,吸引企业入驻“上楼”。园区应充分利用产业链的聚集效应,共享先进设备,减少企业建设厂房的投资和时间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建在“楼上”。

三是满足需求,量身定制“上楼”企业。园区要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企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引导合适的企业“上楼”发展。不同企业对厂房建筑有不同的需求,只有基本生产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增加企业“上楼”的可能性。

“工业上楼”的背后,是对园区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要求的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是探索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化利用的经验,有利于为产业升级腾出空间,积蓄发展后劲。不难预见,“工业上楼”不仅是园区成长的重要方向,也势必成为园区建设的新模式之一,期待有更多的园区探索实践。

相关推荐

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链”聚新势能 “质”创新未来

日前,坐落于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的荆门石化年产60万吨环烷基特种油高压加氢项目大件设备首吊到位,标志着荆门石化“油转特”项目进入新阶段。该项目不仅是荆门石化产业优化升级的缩影,更是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推动...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

利津经济开发区:“链式思维”驱动产业升级

近日,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ASA特种工程树脂项目首批产品成功下线。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是利津经济开发区以“链式思维”驱动产业升级的缩影。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

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揭晓

为深入推进全国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工作,6月2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名单,共10个案例获选。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

潜江高新区开展石化产业链招商培训

6月30日,潜江高新区依托“高新·星光课堂”平台,组织机关干部开展重点产业链招商专题培训。本期培训聚焦石油化工产业链,系统学习产业链招商理论与实践路径,为精准招商夯实基础。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

吉林公布化工园区认定情况

近日,吉林省加快制造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省内全部化工园区认定情况。目前,吉林省有15家化工园区通过认定,6家化工园区通过新建认定,1家化工园区有条件通过认定正在整改。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

泉港石化工业园又一台资项目开工

6月26日,北瑞药业(福建)有限公司新型医药原料药及针剂项目在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正式开工,这是继中国台湾国乔石化丙烷脱氢及聚丙烯项目投产后,台资企业登陆泉港的又一重大投资成果,标志着两岸医药产业合作迈入...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