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经开区立足园区实际,推行“工业上楼”新模式。目前,安庆经开区已建成28.7万平方米多层工业用房,在建用房3.11万平方米,其中高层新型工业厂房9栋,标准化多层工业厂房13栋,通过清理闲置低效用地,预计可拓展“工业上楼”项目用地437亩。安庆经开区推行的“工业上楼”新模式为化工园区发展提供了经验。
“工业上楼”是一种为让企业在高楼中进行工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产业空间模式,打破“摊大饼”式横向扩张路径,转向纵向布局,向空中拓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作为化工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化工园区实施“工业上楼”对于推动化工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对园区而言,服务对象更加集中;对企业而言,则能享受到更低的用地成本。那么如何推动“工业上楼”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产业筛选,定向寻找上楼企业。受限于高层楼宇的承重等因素,“工业上楼”产业要符合轻型生产、环保型、低能耗等特征。园区需根据产业规划,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多维度考核拟入园企业,如是否能与当地企业实现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以及是否满足智能化、绿色化的标准等,然后依据产业特性、上下游企业特质,筛选出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实现“上下游就是上下楼,产业园就是生态圈”,进一步提高园区竞争力。
二是利用优势,吸引企业入驻“上楼”。园区应充分利用产业链的聚集效应,共享先进设备,减少企业建设厂房的投资和时间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建在“楼上”。
三是满足需求,量身定制“上楼”企业。园区要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企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引导合适的企业“上楼”发展。不同企业对厂房建筑有不同的需求,只有基本生产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增加企业“上楼”的可能性。
“工业上楼”的背后,是对园区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要求的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是探索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化利用的经验,有利于为产业升级腾出空间,积蓄发展后劲。不难预见,“工业上楼”不仅是园区成长的重要方向,也势必成为园区建设的新模式之一,期待有更多的园区探索实践。
1月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最新修订的《山东省化工园区扩区调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即日起试行,并明确2022年10月25日印发的《山东省化工园区扩区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这...
1月6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惠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以面向全球、惠聚未来为主题的高端石化新材料招商大会在惠州大亚湾开发区举行,以石化新材料“强链补链延链”为主线,面向全球招商推介,力争吸引更...
近日,商务部完成了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对229家国家级经开区2023年度综合发展水平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显示,国家级经开区作为高水...
1月7日,在山东省对外投资合作协同发展交流会上,由山东中洋集团在非洲建设的雅普化工工业园诚邀国内石油化工、化肥合成氨、天然气制合成气及下游产品、精细化工等相关领域企业抱团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