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让稠油井不再“愁”   

  3月12日,在胜利油田现河作业区草桥稠油区块的草13-侧711井场,一套自动化设备正高效地完成起下管柱作业,一根根管柱经过高温热水冲洗后光洁如新,身着整洁工装的修井工人只需在操作室轻点屏幕,便能精准操控设备完成施工。

  而在今年年初,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员工冒着严寒进行手动操作,油管表面沾满黏稠的原油,每提一根管柱就要对吊卡进行润滑。低温下,原油几乎成为固体,把成排的油管黏成一体,分离一根管柱平均耗时10分钟。

  前后场景的变化,源于现河作业区稠油作业“在线清洗+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实践。

  事实上,油井修井自动化对作业工人来说并不陌生。2021年3月开始,修井自动化设备就相继投入使用,并建成国内首个自动化示范作业区。截至2024年年底,该地区已配套211台自动化设备,配置比例达64%。

  然而已经投用4年的先进自动化设备并不适配稠油开采,让负责稠油修井的作业工人只能24小时轮班,油管提下全靠“人拉臂举”,既存在安全风险,又效率低下。

  原油分为稀油和稠油两种,稠油按照黏度划分为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和特超稠油。草东稠油的黏度超过20万毫帕·秒,属于特超稠油,常温下呈半固体状态,零度左右时变成常温下沥青状。

  草东作业项目部经理胡昊介绍说,施工过程中管柱内外壁附着厚厚的稠油,附着到电气元件、传感器上,会触发错误信号,致使设备无法识别管柱位置和状态。“我们尝试过使用自动化设备,但传感器‘看不清’管柱,误判率超过50%,反而会拖慢施工进度。”胡昊解释道。

  “要让负责稠油井作业的兄弟享受稳稳的幸福。”油气井下作业中心的技术人员经过不断努力,首创“热水循环清洗+智能感应”一体化解决方案,攻克了这一难题。

  这一方案的原理是,在上提原井管柱过程中,用近100摄氏度的热水对管柱内外壁进行高压循环冲洗,清洗后的管柱表面洁净度显著提升,传感器能够精准识别管柱位置及状态,识别率从不足50%提升至98%以上。

  如今,草桥稠油区块已投用8台自动化设备,成功应用于11口井的施工,为高黏稠油藏的作业提供了“绿色、安全、高效”的施工环境,也为国内同类油藏油井作业自动化应用提供了示范场景。

  在线清洗技术与自动化设备的深度融合,使得稠油区块的修井作业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管柱起下较人工操作提速1.5倍,井口区域实现全程无人操作,员工远离了油管碰撞、机械伤害等风险,员工工装从“每日必换”变为“三日无渍”。“过去下班一身油,现在都能穿着干净工装工作了。”老员工张连海说。


相关推荐

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发现新型抗病毒剂,有效抑制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5月9日,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殷利民作为第一作者,宋宝安院士和宋润江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Bulletin》(影响因子18.8)上在线发表“C.....

2025-05-17     中化新网

信发化工氧化铝焙烧智能系统投运

  近日,中铝国际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氧化铝焙烧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在山西信发化工有限公司投运。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制备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伟团队通过给发光二极管(LED)“拍片子”,找到了纯红光钙钛矿LED性能瓶颈的原因,并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北京化工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

  5月11日,北京化工大学举办2025年校园开放日暨高招咨询会。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光催化分解塑料技术获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废水变能源 油气田采出水提锂制氢试验完成

  近日,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开发生产基地“博孜—大北气田”完成采出水电解制氢试验,标志着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攻克了油气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瓶颈。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