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胺绿色生产技术破解污染难题

  中化新网讯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在郑州召开了《增产胺绿色生产技术及其新衍生物的开发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在增产胺绿色生产技术及其新衍生物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增产胺生产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看来,增产胺绿色生产技术有明显创新,突破了传统生产工艺污染大、成本高的技术难题,开发新的增产胺衍生物取得显著进展和阶段性成绩。

  据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李中贤研究员介绍, 增产胺绿色生产新工艺,具有较高的原子经济性,增产胺季铵化衍生物,提高了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有望得到比增产胺活性更好、综合性能更优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拓宽应用范围。

  “增产胺生产新工艺应用后,即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污染排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郑州森永生物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增产胺通过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来促进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改善作物品质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和化肥利用率,被称为“奇迹之药”,在减肥增效方面有良好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增产胺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大面积推广使用。同时,由于增产胺水溶性较低,通常需制成盐酸盐、柠檬酸盐使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限制了其在一些碱性条件下的应用。

  “当前,增产胺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烷基化-胺化法,胺化法,酰胺还原法和环氧乙烷开环法。这些方法普遍存在合成路线长、污染大、收率不高等问题。”李中贤说。

  李中贤说,2022年,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河南省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聚焦项目“耕地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增产胺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是其中课题之一。该中心与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郑州森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农达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增产胺合成路线、中试生产工艺、新衍生物设计合成、生物活性测试评价等研究,已获得相关发明专利授权7件。

  据介绍,自项目开展以来,研发团队以3,4-二氯苯酚为原料,通过催化过程获得增产胺,提高了产率,减少了污染排放。依据中间体衍生化法设计合成了系列增产胺季铵化衍生物,进行了生物活性评价,获得了活性更好、应用范围更宽的先导化合物。

  “下一步,研发团队将开展增产胺季铵化衍生物的性能及应用研究,开发增产胺的连续化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本质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推广应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李中贤表示。



相关推荐

荣格技术创新奖项近日出炉

5月22日,“2025涂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办。来自上海华谊精化、万华、湛新、陶氏、瓦克、科思创、赢创、路博润、毕克、巴德富、欧励隆、阿克苏诺贝尔、宣伟、立邦、圣戈班西普等国内外...

2025-05-23     ​中化新网

镇海炼化加氢站为宁波绿色出行注入清洁新动力

5月23日13时许,一辆辆车身印有“氢能源公交车”标识的崭新公交车从镇海炼化加氢站缓缓驶出,在宁波375路公交线路运行,成为城市街头一道流动的“绿色风景”。镇海区首批氢能公交车在本月试运营,标志着镇海...

2025-05-23     中化新网

天然气将扮演能源转型“关键角色”

  5月19日,由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EMA)主办的SIEWConnects@Beijing2025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5-05-23     中化新网

“安全智能“打开燃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空间 新智认知聚安网创新出圈!

被誉为“燃气行业奥林匹克”的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于5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隆重举行。

2025-05-23     ​中化新网

深度丨碳约束下的突围:石化行业如何破局碳双控?

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全面转型。这一战略调整标志着我国能源管理和碳减排机制朝着精准化、系统化方向大步迈进,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筑牢制度根基。

2025-05-23     中国石油和化工

中国·人民控股集团与鲁北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5月20日,中国·人民控股集团董事长郑元豹率领考察团一行到鲁北集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交流,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会谈,双方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无棣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鲁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赵吉义,鲁....

2025-05-23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