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启运

5月12日,由在天津的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从中国海油青岛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离港启运,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

“海葵一号”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是世界上首个集成了海洋一体化监测系统、数据集成平台、机械设备健康管理系统等多系统的“数智化”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包括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两部分,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按照百年一遇恶劣海况进行设计,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据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建设中心总经理刘华祥介绍,“海葵一号”本身没有动力,不能在海上自航,为缩短航行时间,减少海水冲击损伤、台风影响等运输风险,需要将它像货物一样装到半潜运输船上,通过“大船背小船”的方式,运输至珠江口盆地进行回接安装。

“海葵一号”主甲板最大直径90米,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高度接近30层楼,总重相当于3万辆小汽车,吃水深度接近航道极限,必须在天文大潮时才能出港,每月满足作业条件的海况窗口仅有3天。

圆筒型结构重心高、稳定性差、容易偏转,定位非常困难。装船过程需要使用6艘船舶密切配合,像“穿针引线”一样,将“海葵一号“精确装载到预定位置,精度要求不超过50毫米,再通过排出压载的海水,同时借助潮汐力量和海水的巨大浮力举起“海葵一号”,技术难度创行业同类装船作业之最,对方案设计、计算分析、现场指挥等均提出异常苛刻的要求。中国海油海油工程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总包经理舒伟介绍说。

为此,项目统筹国内优势资源,投入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 “新光华号”半潜船进行装船运输,首次在国内大型海洋平台装船中采用了捕捉器、自动全站仪、与水下摄像头相结合的定位技术,首次独立完成圆筒FPSO干拖运输设计,自主完成技术方案编制、复杂计算分析、施工指挥管理等系列工作,确保“海葵一号”精准装船就位,助力我国超大圆筒型浮式生产装备装船拖航技术实现全流程自主化。

据悉,“海葵一号”启运后将前往距离青岛超过1200海里的珠江口盆地进行回接安装,通过12根长达2570米的系泊缆绳牵引,漂浮在水深324米的大海上工作,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项目所在的流花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国内首创“深水导管架+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选择。(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关键字:油气
相关推荐

渤海油田辽东湾油田群一季度累计生产油气创新高

4月28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截至今年一季度,渤海油田辽东湾油田群累计生产油气首次突破320万吨,环比同期创历史新高。

2025-04-29     中化新网

国家能源局:支持民营企业参股油气储备设施、油气管网等项目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主要包括三方面十条内容。一是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发展动能。支持投资能源基础设施,支持民营企业参股核电,投资水电、油气....

2025-04-28     中化新网

2024年全球探明石油储量微增

《油气杂志》(OGJ)最新发布的年度评估报告显示,全球探明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微增。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探明石油储量达到17652亿桶,较2023年的17611亿桶略有增长;而全球探明天然气储量则从2...

2025-04-28     中国化工报

睿咨得能源报告:全球油气行业脱碳进展顺利

睿咨得能源4月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将成为多家油气行业巨头脱碳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年,目前已公布脱碳路径的行业领军企业进展顺利。

2025-04-28     中国化工报

长城钻探录井业务首次进入海上高端技术服务市场

4月15日,随着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录井服务在泰国国家石油公司(PTTEP)海上T11平台顺利实施,长城钻探首次海上录井服务正式开启。这标志着公司向海洋油气高端市场进军迈出关键一步,开启了海上技术服务业务...

2025-04-28     辽宁石化新闻

重庆气矿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近日,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大竹作业区总装机容量52千瓦的基地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及调试完工,正式投产发电,各项技术指标均达设计要求。该光伏项目是重庆气矿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2025-04-25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