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到上海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上海石化行业通过产业转移,转型升级,围绕绿色低碳,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与2012年相比,上海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合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17.28%,营业收入增长2.35%,利润增长412.87%。
转型升级 走特色发展之路
十年前,受全球金融危机、资源稀缺等因素影响,上海石化行业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生产效益放缓,经济增长滑坡,并出现亏损。面对危机,上海石化行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转型,上海各化工园区、国有民营化企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植于上海,在历史上曾创下众多行业第一的华谊集团,近10年来累计关停了上海市内的80多套化工装置,全面完成了上海市内主要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优化,由此形成“一个华谊、全国业务、海外发展”的业务布局。
华谊集团将在上海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上海化工区内。同时,该公司在江苏、内蒙古、重庆、新疆、广西和安徽的基地也持续发展多点开花。华谊集团首个海外智能轮胎工厂也建成投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5月,“华谊集团”在上交所鸣锣上市,实现了几代华谊人的夙愿。
化工产业在上海金山“一业独大”,也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给外界留下了影响生态环境的固有印记。近十年来,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原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按照“鼓励发展、提质增效、就地转型、腾笼换鸟”精准靶向施策,加快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截至2021年年底累计关停企业70多家,实现了产业“绿色”升级,转型正向深度发展推进。
园区发展 始终勇立于潮头
上海化学工业区是中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蝉联全国化工园区30强之首。这十年,上海化工区坚持转型升级重质求效,坚持走循环经济、绿色环保、高质量发展之路。比如打造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发力建设电子化学品专区,连续4年举办“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等。
2021年,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首次双双超过1500亿元。目前,园区亮出了“十四五”新的定位:打造精细、绿色、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化工产业,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成为中国化工行业一张亮丽的名片。
合作共赢 世界500强安家兴业
上海是国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500强企业最青睐的安家之地。
近十年来,驻沪跨国化企不断拓展中国业务,在上海投资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扩大产能的同时,陆续将亚太区总部、研发中心等迁到上海,不断推进本土化战略,持续提升技术能级。
2019年11月20日,亨斯迈集团亚太地区总部正式落户上海;2021年,科思创中国从管理型地区总部升级为集投资、管理、经营和研发于一体的多职能综合性地区总部;2021年6月,朗盛亚太区应用开发中心在上海化工区正式启动;2022年7月19日,液化空气集团子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工业气体有限公司宣布,将投资超过2亿欧元,在上海化工区新建两套氢气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
此外,上海是科德宝集团的亚洲地区总部所在地。该公司近期宣布在上海设立一个全新的技术创新部门,加强与本土研究机构和创新企业的研发合作。
这些外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上海化工发展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拓展了国内企业的视野,也在相互合作中实现共赢。
面向未来,上海石油和化工行业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上海精神,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继续在创建世界一流石化行业的道路上谱写崭新篇章。
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中国石化联第六联络组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以来,第六联络组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按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统一安排部.....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5月22日举办招商引资恳谈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与各地客商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大计。丝博会期间成功签约41个项目,引资额217.78亿元。
为期5天的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在西安举办。在5月21日举行的榆林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榆林市成功签约74个项目、引资额达1967.6亿元,其中涉及化...
2025年5月22日,《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编撰业务研讨会在《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进行。《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编纂委员会翟海潮主编、叶建华主编等参加了...
以“三个坚持”下好“三个功夫”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党委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突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印发的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以“三个坚持”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