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八面河油田北部油区角5-斜40井实施补孔措施后日产油达5.5吨,之前该井日产油仅0.1吨,成功实现从“低效井”到“高效井”的华丽转身。
八面河油田断块油藏储层物性好,原油粘度低,一直是八面河油田稳产上产的主要阵地。但是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目前整体呈现为“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高”的“双高”开发特征。
角5-斜40井位于窄条带状砂体高部位,邻井角5-31、角5-34分别累采1.4万吨和3.0万吨,区域采出程度较高,为73.2%。但是邻井停产长达15年,周围无井控,通过厂、院的科研人员对高部位剩余油精细描述,分析认为存在剩余油挖潜潜力。
“为了降低措施风险,我们对角5-斜40井进行了剩余油监测,检测结果显示确实具备一定潜力。在实施补孔后,该井获得了日增油5.4吨的喜人效果。”江汉研究院清河开发所技术人员介绍道。
下一步,八面河油田的科研人员将逐块逐层、深化细化各砂体剩余油潜力研究,持续寻找老井提效潜力,为八面河“老油田效益稳产”、高质量实现油田“万千百”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和技术保障。
近日,由吉林石化公司科研团队研发的“高强型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通过公司评审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标志着该公司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T700级大丝束碳纤维技术,填补了国内高强中模型大丝束碳纤维产品空白。
今年以来,“反内卷”成为我国制造业的焦点话题,碳五碳九石油树脂产业也不例外。目前该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期,迫切呼唤“反内卷”及转型。
7月11日,记者从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其投资的国内规模最大溴素生产项目——曹妃甸钢电园区电厂冷却海水绿色高效利用年提溴30000吨项目在河北唐山正式落地。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的当下,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欧盟绿色壁垒、国内资源供应链风险、回收市场乱象正侵蚀着产业根基,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