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金红光院士团队实现了400℃温和条件下的天然气制氢。
研究人员原创性地提出了“热化学多产物有序分离耦合中低温热能品位提升”的热力学新思路,在降低反应温度、提高甲烷转化率与选择性、低能耗捕集二氧化碳、设备小型化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他们通过有序分离氢气和二氧化碳产物,使天然气制氢反应温度由传统的800℃~1000℃大幅降至400℃以下,实现了99%以上甲烷直接转化为高纯氢与高纯二氧化碳。
该项目还实现了基于化石能源的制氢与脱碳的完全协同,制氢与脱碳能耗下降幅度达20%~40%。研究人员结合商业化中温槽式聚光技术,实现了太阳能驱动的天然气制氢与脱碳,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制氢的碳足迹,展示了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补实现可持续氢能利用的可行性。
据了解,研究团队已完成了超过6000次的稳定循环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初步展示了技术转化应用的广阔前景。 目前,他们正在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日产百公斤级氢气的原理样机正在研制中。
传统制氢技术,包括工业天然气重整制氢与煤气化制氢,是目前氢能的主要来源。在“双碳”战略与能源低碳转型背景下,其面临的共性挑战主要包括反应温度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高。如何突破上述“三高”问题,对于氢能与能源结构转型的相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月20日,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榆林举行50Nm³/hSOEC电解水制氢撬装产品发布会,并接收订单批量生产,标志着陕西氢能突破氢能关键装备技术、构建氢能产业生态迈出了关键一步。
近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环己酮车间废液焚烧装置改造项目再迎技术革新,成功攻克熔融物板结清理难题,以智能化升级推动安全生产与效率提升迈向新台阶。
毫米波雷达+AI助力化工企业实现智能化原料管理棚仓,被化工行业广泛应用于储存原料,如煤炭等,是保障能源与资源有序流转,支撑行业稳定运行的重要仓储设施。对于拥有棚仓的化工企业来说,如何在巨大储物空间中...
“张工,测试结果出来了!你们的新产品性能非常出色,与进口产品不相上下,价格还有优势,我们决定先采购一批试用。”5月16日,吉林石化新材料一级工程师张冠英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下游客户的反馈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