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今年以来,辽宁阜新氟产业开发区积极推进企业危险废物可追溯信息化监管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开发区已有2户企业率先完成危险废物的全流程可追溯信息化改造工作。
该开发区聚焦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做到有废必“赋”。
一是赋码自动化。将赋码过程融入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赋码标签与危险废物标识合二为一,产废企业通过系统物联设备“一键确认”完成称重赋码、标签打印、信息上传和台账生成等步骤,自动实现“赋码入库”。
二是操作简洁化。通过“溯源码”一键上传,在称重端直接完成入库和登记,入库数据实时准确,入库效率大幅提升,有效解决产废种类多、产废量大的企业因为数据量大、重复性多导致操作中出现台账错误、台账填写不及时、台账与实际库存不一致等违法问题。
三是管理高效化。实行“一码通管”,危险废物出入库记录自动汇总,实时更新库存报表,库存信息一键查询,有效推动产废企业对危险废物的分类贮存、“动态清零”等高效规范的管理。
同时,该开发区针对园区氟化工生产危险废物收运环节,做到“无码不收”。
一是转移出库便捷化。大力推进危废统一收运体系的规范化建设,收运企业通过“收运扫码”操作,重量、车辆、目的地等11项收运信息“一键确认”,线上自动生成转移联单,出库流程实现便捷化管理。
二是运输全程可视化。在转运过程中,“溯源码”跟随车辆GPS贯通运输轨迹,精准定位收运路径,依托全过程信息无法篡改的特性,通过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与危险废物货物电子运单、GPS轨迹图可实时定位、查看。
三是智慧监管精准化。结合视频监控等智能监控手段,通过查看“溯源码”,实时监测危废转移情况,未经批准的收运企业不得扫码,对危废转运途中出现的去向偏离、运输超时、转移量偏差等设置预警,有效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甚至非法倾倒。创建“一码通”应用场景,以“溯源码”为载体,建立危险废物从源头产生到终端处置全过程“正向无缝衔接、反向精准追溯”的智能化监管机制。
春风拂大地,万物展新颜。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吉林石化联力公司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打造“家园式绿色工厂”,丰富以联心聚力命运共同体为主旋律的“家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党员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党性修养...
4月17日,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等联合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4-2025)》(简称《蓝皮书》)指出,2024年全球正加速从传统能源...
4月18日,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市场化交易成功购入10万张绿色电力证书,覆盖年度生产用电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中海油集团公司中下游板块首家实现绿电高比例替代的生产企业。
今年以来,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甘肃省节水型企业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银光公司三泰公司落实“双碳”战略,组成“数字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的“黄金搭档”,挖掘节能降耗潜力。
近日,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大竹作业区总装机容量52千瓦的基地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及调试完工,正式投产发电,各项技术指标均达设计要求。该光伏项目是重庆气矿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