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今年以来,辽宁阜新氟产业开发区积极推进企业危险废物可追溯信息化监管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开发区已有2户企业率先完成危险废物的全流程可追溯信息化改造工作。
该开发区聚焦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做到有废必“赋”。
一是赋码自动化。将赋码过程融入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赋码标签与危险废物标识合二为一,产废企业通过系统物联设备“一键确认”完成称重赋码、标签打印、信息上传和台账生成等步骤,自动实现“赋码入库”。
二是操作简洁化。通过“溯源码”一键上传,在称重端直接完成入库和登记,入库数据实时准确,入库效率大幅提升,有效解决产废种类多、产废量大的企业因为数据量大、重复性多导致操作中出现台账错误、台账填写不及时、台账与实际库存不一致等违法问题。
三是管理高效化。实行“一码通管”,危险废物出入库记录自动汇总,实时更新库存报表,库存信息一键查询,有效推动产废企业对危险废物的分类贮存、“动态清零”等高效规范的管理。
同时,该开发区针对园区氟化工生产危险废物收运环节,做到“无码不收”。
一是转移出库便捷化。大力推进危废统一收运体系的规范化建设,收运企业通过“收运扫码”操作,重量、车辆、目的地等11项收运信息“一键确认”,线上自动生成转移联单,出库流程实现便捷化管理。
二是运输全程可视化。在转运过程中,“溯源码”跟随车辆GPS贯通运输轨迹,精准定位收运路径,依托全过程信息无法篡改的特性,通过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与危险废物货物电子运单、GPS轨迹图可实时定位、查看。
三是智慧监管精准化。结合视频监控等智能监控手段,通过查看“溯源码”,实时监测危废转移情况,未经批准的收运企业不得扫码,对危废转运途中出现的去向偏离、运输超时、转移量偏差等设置预警,有效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甚至非法倾倒。创建“一码通”应用场景,以“溯源码”为载体,建立危险废物从源头产生到终端处置全过程“正向无缝衔接、反向精准追溯”的智能化监管机制。
截至目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软化水使用量由1350立方米/天提升至1700立方米/天,节约锅炉清水拉运费用148万元。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该厂清水减量替代工程持续释放的效益红利。2024年底...
在中原油田东濮老区百里油区,一座座低吟浅唱的抽油机与微风中欢快摇曳的麦浪守望相伴;在内蒙古采油厂的桑合油田,一片由中原石油人开垦的“党员林”,绵延近6600平方米;川东北的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四周群山...
5月20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了《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5月16日,2025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总结“十四五”以来工作进展,谋划“十五五”工作思路,推动落实2025年重点工作。
5月11至17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2025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和职业教育周系列主题活动。徐州职院创新打造“专业+生态”实践育人模式。
5月12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贵州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的引导性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向投资者发出呼吁,理性判断该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建设项目需求,有效防范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