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液/固态聚碳硅烷并搭建中试平台
中化新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在碳化硅陶瓷先驱体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在固态聚碳硅烷和液态聚碳硅烷的结构设计与合成工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小试成功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并成功搭建了固态聚碳硅烷和液态聚碳硅烷两个中试平台。
先驱体转化陶瓷可引入增强相且可通过分子设计对先驱体化学组成与结构进行调控进而实现对陶瓷组成、结构与性能的优化,是制备高性能陶瓷材料的一项变革性技术。该实验室经过规划论证,将“高性能先驱体分子结构设计与陶瓷转化”作为重点学科发展方向之一,在中科院和宁波市“3315计划”A类的支持下,着重对先驱体的定制化、高效转化和工程化开展攻关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通过碳化硅陶瓷先驱体的定制化,该实验室在固态聚碳硅烷和液态聚碳硅烷的结构设计与合成工艺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合成的液态聚碳硅烷具有陶瓷产率高(1000℃下陶瓷产率可达78%)、存储时间长(>6个月)、氧含量低(~0.1wt%)、流动性好(复数黏度~0.01Pa·S)等特点,且通过结构设计结合交联工艺可实现液态聚碳硅烷瞬间或数分钟内交联固化成型;合成的固态聚碳硅烷具有支化度低、可纺性好等特性,能够满足纤维等成型要求。
结合先驱体结构定制化和良好的可熔可溶性质成型,该实验室可将碳化硅先驱体高效转化为中空碳化硅纤维、低热导多孔碳化硅泡沫、复杂3D打印碳化硅构件、静电纺丝碳化硅纤维、高强度复合材料等,实现了功能多样化、产品差异化,对相关领域起到促进推动作用。
在前期小试的基础上,该实验室自主设计并成功搭建了固态聚碳硅烷和液态聚碳硅烷两个中试平台,为后续工程化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液态先驱体中试平台已通过运行调试,成功合成出千克级聚碳硅烷目标产物。
碳化硅陶瓷综合性能优异,在能源安全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陶瓷材料的成型主要采用传统的粉末方法,即从微粉制备、成型、烧结到加工这一过程。近30年来,陶瓷材料粉末成型新工艺层出不穷,在各个环节上都有所突破,但仍存在这一传统方法难以超越的局限性,主要包括难以获得均匀的化学成分、可精加工性差、不易制造复杂构件、难以解决陶瓷材料本征脆性等。
6月30日,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BJC-FJ直连型特殊螺纹套管在新疆油田首口“套中固套”试验井成功下井应用,标志着中国石油完全掌握了高端直连型特殊螺纹套管制造及应用技术,为非常规...
6月28日,由沈阳化工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专项“高孔隙率氧化镁陶瓷隔热构件烧制成形技术与装备”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该校举行。
“报告!三级冷箱底部发生细微渗漏!”近日,延长石油炼化公司所属延安炼油厂油气储运车间职工在日常巡检中发现航煤油气回收装置三级冷箱存在安全隐患,立即上报异常。面对-50℃低温环境下的细微漏点,延炼秉...
7月1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通知,公开征集一批新能源供热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的技术,形成《北京市新能源供热新技术目录(2025年版)》,为新能源供热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供热系统向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