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设备调试现场
8月27日,安徽省目前已开工最大土壤修复项目——马(合)钢中部片区B地块污染土壤修复项目在安徽合肥启动实施。项目建设方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水土共治”理念,因地制宜采用多种修复技术,并通过搭建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土壤修复的科学化、数字化和精细化。
据介绍,该项目位于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占地总面积457.42亩,由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联合体总承包。项目涉及重金属、有机物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修复。其中,污染土壤修复区块为236个,修复土方量约为35万立方米;污染地下水修复量约为13万立方米。项目投资4.2亿元,拟修复完成并移出国家污染地块名录时间约为3年。修复完成后,所在区域将被打造成一条融合工业遗产、创新产业、社区服务的都市绿廊。
东华科技土壤修复事业部总经理、安徽省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流告诉记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方案将采用原地异位治理与异地处理、处置相结合的模式。“首先对地块范围内超过修复目标值的污染土壤进行清挖,清挖后的土壤进行分类处理,随后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土壤异位淋洗处理、土壤异位化学氧化、土壤异位热脱附等多种工艺联用的方式进行修复,并对污染地下水进行垂直阻隔和抽出处理,最终实现地块的安全利用。”何流说。
据介绍,该修复过程还将涉及多种先进技术,如高效地下水垂直阻隔和抽出处理技术,重金属及有机物复合污染联合修复技术等。项目团队还计划现场开展绿色低碳的原位热脱附成套装备及原位地下水循环井耦合注入装备的技术验证,可实现无需开挖、同时在地下环境降解绝大多数污染物,有效避免二次污染。此外,项目团队还将充分利用光伏等新能源技术结合,实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装备绿色化发展。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复杂性、长期性、难可逆性等特点。特别是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单独开展土壤修复或者地下水修复无法根治污染。东华科技坚持“水土共治”理念,通过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准确掌握土壤和地下水的不同污染特性,使用一种或多种修复技术,同步对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展开修复。据了解,结合我国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市场形势,东华科技已经形成了一套基于EPC模式的、扁平化、效率高的新型全流程工程管理模式,并为协同推进“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
为进一步推动各地区、有关部门、企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深刻认识化工非法生产的严重危害性和“打非”工作的严峻复杂性,举一反三提升社会安全意识,保持严查严治、常抓不懈的高压态势,有效遏制非法生产行为,保护人...
近日,应急管理部印发了《安全生产考试机构和考试点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导应急管理部门和矿山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考试工作,规范安全生产考试机构和考试点管理,维护考试秩序,严肃考风考...
深圳市工信局日前公布《深圳市安全应急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目录(2024年版)》(简称《目录》),19家企业申报的55种技术产品被纳入《目录》。
为提升化工重点市以及化工园区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应急管理部近日在部干部培训学院举办首期全国化工安全风险防控专题研究班。应急管理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