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单套最大气化灰渣焚烧炉在疆投运

有望打通煤炭循环经济“最后一环”

  中化新网讯 3月28日,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气化灰渣循环流化床焚烧系列关键技术建成的49万吨/年气化灰渣焚烧处置示范工程,实现连续稳定试运行80天。该装置是目前世界上单套处置规模最大的气化灰渣焚烧炉。其实现连续稳定试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煤化工行业固废处置取得新突破,有望打通煤炭循环经济“最后一环”,并为企业和地方带来显著经济和环境效益。

  该项目位于新疆石河子,配套处置4套水煤浆气化炉产生的气化灰渣,处置量为49万吨/年,联产蒸汽130万吨/年用于园区生产,处置后的灰渣作为水泥生产原料综合利用。

  针对气流床气化灰渣资源化利用难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项目团队基于循环流化床燃烧基本原理,结合气化灰渣燃烧机理研究成果,研发了气化灰渣循环流化床焚烧系列关键技术,并在千吨级中试平台完成验证。试验结果证明,该技术可实现多种气流床气化灰渣无辅助燃料的高效纯烧。权威机构第三方测试结果表明,气化灰渣燃烧效率达到99.36%。

  基于中试研究结果,项目团队设计并建设了首套气化灰渣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并由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EPC总承包,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2024年6月完成水压试验,2025年1月焚烧炉开始试运行。

  煤气化灰渣是煤气化炉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工业固废。此前,项目团队已经研发了针对循环流化床气化残炭的高效焚烧技术,并在江西高安等地实现商业化应用,解决了超低挥发分、超细含碳燃料的大规模清洁高效焚烧难题。而气流床气化炉在现代煤化工中应用广泛,其产生的气化灰渣具有湿度大、灰分高、挥发分超低、反应活性差等特点,处理难度更大,需求更为迫切。我国气流床煤气化炉每年产生的气化灰渣超过7000万吨,目前主要采用填埋或堆存的方式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规模化利用不足,已成为制约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


相关推荐

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发现新型抗病毒剂,有效抑制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5月9日,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殷利民作为第一作者,宋宝安院士和宋润江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Bulletin》(影响因子18.8)上在线发表“C.....

2025-05-17     中化新网

信发化工氧化铝焙烧智能系统投运

  近日,中铝国际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氧化铝焙烧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在山西信发化工有限公司投运。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制备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伟团队通过给发光二极管(LED)“拍片子”,找到了纯红光钙钛矿LED性能瓶颈的原因,并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北京化工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

  5月11日,北京化工大学举办2025年校园开放日暨高招咨询会。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光催化分解塑料技术获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废水变能源 油气田采出水提锂制氢试验完成

  近日,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开发生产基地“博孜—大北气田”完成采出水电解制氢试验,标志着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攻克了油气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瓶颈。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