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口径碳核算推进创新驱动的低碳绿色产业替代

气候变化,是全球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与威胁。如何打破有限碳排放空间的约束,贯彻落实我国双碳发展的战略目标,思路决定出路。在114日召开的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智库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要想打破约束,重大创新是关键。虽然创新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初期会面临如过高的绿色溢价等问题,但创新能力一旦形成,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超过预期的增长动能,使增长与减排相互冲突关系转化为相关协同且共赢的关系。

应加快新能源和其他领域绿色新技术替代

自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一大批创新驱动的低碳绿色产业快速崛起。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设备制造、绿色投资和市场发展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刘世锦指出,绿色创新带动大量的绿色投资,已经成为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排名居前的投资、消费、创新和经济增长新动能。据统计预测分析,2019~2023年间,中国年度清洁能源投资增加额超过1700亿美元,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中国投资居第一位,可见投资力度之大。

中国能源和经济的绿色转型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刘世锦认为可以合理借鉴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存量和增量的关系,新的增量虽然体量小,但是成长空间大,在发展支撑上会逐步由配角转为主角。因此,中国能源和经济应该也必须走一条“增量优先、以新代旧、激励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新能源成本的不断降低,刘世锦对我国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以新技术、新产业替代老技术、老产业的进程应该加快。他认为,加快新能源和其他领域绿色新技术替代速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新技术的替代不仅可缩短双碳目标实现进程,显著降低整体绿色转型成本,也有利于新能源等低碳绿色产业的提升研发能力、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增强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市场规模优势。

建立全口径碳减排核算体系实现转变

在现实中,常见的减碳类型一共有三种。一是衰退型减碳,二是增效型减碳,三是创新型减碳。刘世锦特别强调应该重视另一个重要概念,即创新型“碳替减”。所谓创新型“碳替减”,是指依托绿色技术替代而相对减少的碳排放,也可称为替代性减碳,这种减碳类型主要有三种优势:一是采用新技术这种根本性的减碳方式。二是减碳本身成为重要的新增长动能,减碳与增长协同而非冲突。三是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强度,同时降低减碳成本。

而在以往,人们主要关注已有产业的碳减排问题,碳核算也是在此范围内进行。虽然也意识到引入新技术能够减少碳排放,但缺少相应的概念和核算,不利于客观评价创新对减碳的贡献,并形成对这类创新的激励机制。因此,刘世锦建议,各企业应重视创新性“碳替减”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计量核算,纳入碳核算体系,形成包括产出增量与存量、碳替减与传统碳减排在内的全口径碳减排核算体系,客观评估创新带动的碳替减在绿色转型中的意义和价值。

当前,生态环境部已对能源行业的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绿色电力发放绿证,并允许交易。刘世锦建议,其他行业也要紧跟,采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学,对采用新技术后产生的“碳替减”进行评估并发放绿证,作为创新型减碳的凭证,形成企业特定类型的碳资产。此外,国内各类企业应加快建立包括“碳替减”在内全口径碳减排核算体系,并对创新型“碳替减”发放绿证,引导支持企业在增量使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扩大存量引入新技术的比重,近期加快实现碳达峰,中长期加快碳中和进度。

建立创新型“碳替减” 市场支持绿色技术创新

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从无到有是巨大的进步,但存在结构性缺陷,如覆盖面不够,配额基本免费发放,创新型减碳空间很小,难以起到真正的碳价格发现、促进创新等作用。

刘世锦建议,下一步我们可以考虑建立“碳替减”市场,主要是在增量与存量、创新型碳替减与传统碳减排之间建立联系,打开通道。通过市场对新技术的减碳贡献合理估值,奖新罚旧,同时为存量部分调整增加弹性,起到促进激励创新和绿色转型的作用。“碳替减”市场应该具有强包容性,不仅包括绿电等绿色能源产品,也要包括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高碳行业能够产生“碳替减”的产品,如绿氢炼钢等。还可包括森林碳汇和其他负碳技术产品等。

刘世锦建议,各个地方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出发,建立“碳资产池”或“绿碳银行”,进而推动创新型“碳替减”的核算和交易。区域或企业完成减排任务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一是自身直接减排,二是生产创新型“碳替减”产品,三是通过市场交易购买创新型“碳替减”产品,如绿证。

由于运用新技术的“碳替减”通常减碳成本较低,绿证等指标出售者可以获得创新收入,购买者则可以抵消相应的碳排放额度,同时节省减碳成本。区域和企业可以从各自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地对已有产业的碳减排指标,能者多减,通过交易实现地区减排目标。而率先建立这套机制的地区,对低碳零碳产业更有吸引力,可形成招商引资的新风口。如果该机制运行有效,可以向外地交易者开放,逐步演变为更大范围的区域市场乃至全国性市场,并可与国际相关市场机构合作。

最后,刘世锦建议,各地应加快落实党的二十大要求,以碳排放“双控”为目标,尽快把创新型“碳替减” 纳入核算,建立全口径碳减排核算体系,发放碳替减绿证,打通创新型“碳替减”和传统碳减排的交易通道。按照增量优先、增量有序替代存量的原则,制定绿色转型的长期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切实把双碳压力转化为创新和增长的新动能。


相关推荐

李云鹏: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石化强国建设

  科技创新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旧话题,10月15日在大连举行的2024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却推动行业迈出新步伐。

2024-10-15     中化新网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之际,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将重新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强调,文....

2024-10-15     中化新网

我国继续对美日产氢碘酸征收反倾销税

​10月15日,商务部发布公告,自2024年10月16日起,将对原产于美国和日本的进口氢碘酸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

2024-10-15     中化新网

科技部调研组到七腾机器人调研

10月12日,科技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一行赴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腾机器人”)调研指导。调研组一行参观七腾机器人展厅,详细了解公司发展情况、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拓展、未来规划等工作。在.....

2024-10-15     中化新网

新版印染行业绿色低碳技术指南发布

  近日,工信部对《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技术指南(2019版)》进行了修订,形成《印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技术指南(2024版)》。

2024-10-15     中国化工报

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这些举措 四部门有关负责人回应社会关切

国新办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有关负责人围绕加大助企帮扶力度相关政策措施,回应社会关切。  精准扶持不同经营主体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局.....

2024-10-15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