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油田全井筒循环再利用技术体系再获突破

中化新网讯 9月8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渤海油田近期部署的一口水平分支井侧钻后,日产原油达到50立方米,相比老井产量提升近4倍,标志着由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研发的全井筒循环再利用技术体系再获突破,对进一步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油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为持续端稳端牢能源饭碗,渤海油田平均每年实施调整井200口左右,其中通过老井槽或老井筒实施的侧钻井数占70%~80%。

QQ截图20230908145642.png

与陆地油田可以灵活选择钻井地点不同,海上油田往往只能“借路”固定平台上的老井筒,然后在老井筒上部“开窗”,侧钻至新的油藏井位。但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部分调整井因存在浅层防碰风险高、侧钻目标井位距离老井位较近等问题而无法实施。

面对常规侧钻工艺只能实现浅部侧钻、“拐小弯”“走长路”的难题,渤海石油研究院科研人员大胆提出将“开窗”位置大幅下移,在“拐大弯”和“抄近道”的侧钻工艺上寻求突破。

循着这一新思路,他们反复推演论证、实验测试,尝试新钻具组合和套管刚性组合,自主研发高曲率条件下的开窗侧钻工艺,创新形成了中短半径侧钻新技术,使得浅部地层造斜率达到常规钻具造斜率的3至6倍,不仅实现了深部井筒侧钻,还大幅降低了钻井总进尺,相比常规侧钻工艺单井可节约工期2天以上、节省投资800余万元。

长期以来,水平分支井仅可实现主井眼井壁支撑和防砂,而分支井眼只能以裸眼形式生产,由于井壁易坍塌和出砂等,导致分支井眼生产寿命短,制约产能进一步释放。长效稳产如何“搭车”新侧钻技术体系成为又一难题。

为此,科研人员结合分支井眼最优设计方法和新侧钻技术所钻井眼特征,自主攻关了分支井眼裸眼锚定器和管外封隔器,用于固定悬挂分支井眼防砂筛管,从而实现分支井眼的长效支撑。该技术成果首次矿场试验顺利实现水平段长达1268米的主井眼和2个分支井眼的全部防砂完井,投产后日产原油超预期配产近1倍。

该防砂技术体系使用超短半径侧钻技术,为渤海油田挖潜“效益油”、实现“少井高产”亮出了新底牌。随后,科研人员又相继攻关研发了T型井、超短半径多分支井等多项新技术,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海上油田全井筒循环再利用技术体系,为渤海老油田未动用储层的精准指向与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技术保障。(曲照贵 通讯员遥海飞)


相关推荐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主体建造完工

中化新网讯12月6日,从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获悉,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海油工程青....

2023-12-08     中化新网

浙油中心订单融资再获突破

12月5日,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旗下浙油供应链管理(舟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油供应链”)与浙商银行舟山分行、浙江顶泽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顶泽能源”)共同完成首单1000吨0号车用柴油的订单融资...

2023-12-08     中化新网

国内储气能力最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已累计接卸500船

12月3日,随着“麦加”号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靠泊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2号泊位,完成近13万方进口液化天然气卸货作业,标志着该站投产至今累计接卸液化天然气突破500船。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

2023-12-06     天津石油化工新闻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

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四周年累计输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今年已累计输气超20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中俄东线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境天然气长输管道,是我国四....

2023-12-04     中化新网

甘肃发现地质储量超亿吨级整装大油田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1日宣布,经过两年勘探攻坚,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在甘肃省环县洪德地区发现地质储量超亿吨级整装大油田,开辟了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石油勘探开发新领域。洪德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西....

2023-12-04     中化新网

江汉油田八面河老区勘探吹响冲锋号

近期,广23斜井无措施试油获5吨工业油流、面1604斜井试油获2.3吨工业油流、广505斜井试油获10.2吨高产工业油流——随着现场传来的一个又一个喜讯,江汉油田八面河地区2023年已完钻的3口探井口...

2023-12-01     湖北石油和化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