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程(右)在气化装置现场排查隐患。 (钟培源 摄)
在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时代浪潮中,有一个标志性的工程——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煤制油项目。如果把该项目比作一艘“航母”,一个个员工就是这艘“航母”上的一颗颗螺丝钉,而宁夏煤业煤制油分公司气化一厂二车间主任陈鹏程就是其中最牢固的一颗。
他扎根煤化工事业17年,面对煤制油技术“卡脖子”难题,他和同事们一道深耕自主创新一线,先后完成多项重大国产化技术研发,装备及材料的试车、改造任务,打破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开拓出煤制油技术上的“中国新领域”。
像钉子一样“钻”技术
2006年,刚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陈鹏程来到煤制油化工基地,当时烯烃项目采用的是进口GSP气化装置。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陈鹏程和同事们进行大胆自主改造。这是煤化工领域里中国人第一次对洋技术提出中国方案。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气化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从这一刻起,陈鹏程更加坚定了走现代煤化工的自主创新之路。此后的17年,陈鹏程一次次向洋设备发起挑战。
17年来,他牵头创办“神气”创新工作室,解决了GSP投不了煤、不能长周期运行等重大瓶颈问题,形成的国产化技术最终都应用到年产400万吨煤制油项目“神宁炉”的建设当中。
在煤制油项目建设过程中,他积极参与“神宁炉”的技术攻关,完成6项重要改造,发表《劣质粉煤气化技术选择探索》等论文6篇,获授权专利3项,在技术上首次实现了23台气化炉同步在线运行,为企业创效1.36亿元。
像螺丝扣一样“精”管理
陈鹏程不但技术精湛,而且像“螺丝扣”一样精细管理。2019年,企业安排他到煤制油气化装置工作。当时已经是煤制油项目建成的第三个年头,伴随着无数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首次工业化集成和使用,很多问题相继暴露。在这一关键时刻,陈鹏程挑起了试车攻坚的重任。
如何让气化这个龙头装置发挥最大价值?陈鹏程深感责任重大。为此,他一头扎进生产一线,以精细管理确保装置稳定,紧盯煤粉堵塞、设备磨损等问题症结,加班加点提高检修效率,硬是将气化炉原计划检修45天的时间压缩到25天。2021年,气化炉实现稳定运行,年产400万吨煤制油项目首次达到并超过设计产能。
像螺丝钉一样“钉”现场
陈鹏程始终把党员作为自己的第一身份,到最苦最累的一线当最可靠的螺丝钉。
2020年,陈鹏程从“标杆车间”调到“落后车间”。对此他毫无怨言,继续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他与员工促膝谈心,稳定队伍、恢复士气;他躬身力行,从夯实基础做起。在他的带领下,不到1年时间,“落后车间”硬是变成了“先进车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鹏程常驻装置现场,以实际行动走在前、做表率。今年“五一”前夕,陈鹏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但是当时正值煤制油项目3年一次的大检修,他放弃了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的机会,选择了驻守检修现场。“虽然去北京领奖是我的高光时刻,但是我觉得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什么样的高光时刻都没有安全生产重要。”陈鹏程这样说。
17年来,陈鹏程以精益求精的干劲,勇挑大梁,成为宁夏煤业煤制油项目一颗可靠的“螺丝钉”。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追逐着自己的绿色能源梦,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汇丰石化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从3个方面入手,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产品质量,切实做到以质取胜。
为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实效,9月18日,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管理通知》,严抓作风不松劲,严格管理再紧弦,为企业安全生产夯实基础。
清风劲鼓,正气扬帆。连日来,新疆天业天伟化工有限公司电石厂(以下简称电石厂)立足天业集团“1+2+2”发展格局,通过建立健全党风廉洁教育长效机制,从严教育管理,强化责任落实,狠抓监督管理,多措并举...
9月份,山西焦化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策略,集中力量开展攻关,通过调整生产系统调整和创新工艺技术,生产出各项指标均达到一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