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9月5至6日,第十届国际智能制造(武汉)论坛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以“数字化变革,智能化增效”为主题,围绕智能制造前沿趋势、领先技术、应用热点、典型案例等展开。多位智能制造领域专家齐聚现场,探讨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盛章学致辞指出,近年来该省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为主线,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着力建设自主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模型等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和更高层次发展,不断迸发出强大的新质生产力,该省将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新起点,巩固提升“51020”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智能制造中争先进、走前列。
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发表题为“下一代智造的空间视角”的主题演讲,对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作出前瞻。他指出,如今制造企业的装配线上使用的大量机器人都是在封闭环境下工作,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之一是从封闭环境进入开放空间。该场景的实现主要依靠自主移动技术(AMR)。此外,要实现机器人走进开放空间,空间计算、空间智能、工业元宇宙、物理空间(车间)需要OT/IT融合。企业生态空间(数字化供应链)、AI理解制造的高维空间、空间中的各种微弱信号将是下一代智能制造关注的重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学东介绍了智能移动无人系统的分类、典型特征与应用,解读了该系统的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以及在智能工厂AGV/AMR、特种应用无人平台等领域的应用实践。他指出,智能移动无人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三方面:在强健“本体”方面,要设计更可靠、高机动性机械结构,保障复杂环境适应;在敏捷“小脑”方面,要进一步提高规划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提升自主作业能力;在智慧“大脑”方面,要提升环境感知可靠性,增强学习能力,实现具身智能。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建新介绍了复杂铸件制造过程质量大数据分析平台软件及应用。他指出,复杂铸件制造过程存在“关键质量点超差、质量波动大”等共性难题,导致重大装备可靠性、使用寿命无法满足要求。开展复杂铸件制造过程质量大数据分析平台及应用研究,将是有效解决上述共性难题的新路径、新方法。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e-works CEO黄培博士以“智能制造前沿趋势与推进策略”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制造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需要避开重自动化轻数字化、重单机自动化轻柔性自动化等八大误区。他认为,智能制造的推进特点之一,就是必须具备机械、计算机、工艺、工业自动化、工业工程、企业管理等多种专业背景的人才协作,同时也需要规划、工艺、IT、自动化、精益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组成智能制造推进团队。
6月5日至7日,2025中国国际化工装备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海内外化工装备圈的1000多家参展企业汇聚于此。在这场石化化工行业的“时装秀”中,数智化、高端化的产业生态正悄然形成,加速助推全球石化行业...
6月6日,首届“AI领航杯”全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技能大赛首批赛道集结完毕,在2025北京智源大会“从AIforScience到AIforindustry”专题论坛上正式启动。
近日,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油(新疆)工程油建分公司主导研发的2台储罐浮舱智能焊接机器人在辽宁锦州港原油储罐区工程施工现场成功完成工况验证。
日前,中国海油召开“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仪式,并发布五款科技与数智化产品,包括海能业务管理系统(BMS)、海能生产设备设施资产管理系统(EAM)、海能—智擎、璇玑云、天枢云...
近日,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下称“创新联盟”)在广州南沙成立。该联盟将汇聚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等多方力量,赋能南沙,辐射广州、广东乃至全国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T/CIE298—2025)团体标准在中国电子学会发布。该标准由落地北京经开区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制定,通过构建“四维五级”评价框架,为人形机器人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