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线创新成果“变现成金”——抚顺石化热电厂装置技术攻关纪实

  日前,抚顺石化公司热电厂除灰车间的新厂皮带机框架升级改造后,运行状态良好,延长了设备检修周期,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检修维护材料费用5万余元。这是该厂2021年以来,深入推进一线员工创新创效攻关,让一线创新成果在生产实践中成功“变现”的成果之一。

  发挥一线优势 激活创新能力

  “按照新的操作法实施以后,一连几个月阳床周期制水量稳步提升。截至1月末,老厂节约盐酸428吨、液碱381吨、再生消耗除盐水35600吨,合计104.85万元。”3月2日,热电厂化学车间老厂运行一班班长王虹兴奋地说。

  针对提升离子交换器出水率问题,运行一班岗位员工研究阳离子交换器周期制水量的再生操作优化方法,不断提升装置长周期运行水平,降低再生能耗,实现高质量出水,系统操作更平稳、运行效率更优。

  该厂锅炉车间的员工们也积极开动脑筋解决生产难题,深入推进装置达产达标工作。他们增设氨旁路,有效避免因氮氧化物超标原因造成停炉,摸索出一个检修状态下也不需要锅炉停工的方案,保证环保指标达标;解决老厂8号和9号锅炉送风机风箱运行中喘振的瓶颈问题,实现锅炉风机长周期稳定运行。

  去年以来,该厂发挥一线班组创新创效优势,组织一线班组员工针对各类生产技术难题、提质增效瓶颈开展立项攻关13项,在公司一线班组创新技术成果评审活动中获得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

  聚焦痛点难点 抓实岗位攻坚

  “别看更换了一个小配件,就能让大设备实现长周期运行。改造实施以来,已为企业节约设备维修费用148.94万元。”热电厂燃料车间设备员周发介绍。热电厂一线员工立足岗位实际,对手头儿的各类工器具进行“小改小革”,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维修效率,切实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每逢冬季,热电厂的卸煤量大幅增加,卸车机频繁运行时经常因绞龙磨损造成设备故障。为保证供煤量,该厂燃料车间只能通过频繁更换绞龙,确保冬季设备生产安全,设备配件费用直线上升。为有效解决绞龙叶片磨损问题,燃料车间成立优化攻关团队。该团队提出用碳化铬耐磨焊条堆焊绞龙起始部位的技改措施,解决卸车机绞龙因自然磨损造成弯曲变形影响生产的问题。改造后,绞龙使用寿命由原来的1.5年提高至3年,减少设备临检次数、配件更换频次,节省设备配件费和维修费。目前,该厂现有卸车机8台,技术改造后,每3年能节省配件费用74.47万元。

  掀起头脑风暴 助力节能减排

  在发动一线员工通过技术攻关为企业创效节支的同时,该厂也在节能减排方面发力,组织员工掀起头脑风暴,形成智力“磁场”,为安全环保发展献计献策。

  热电厂高压给水泵是向锅炉输送给水的重要设备。该厂汽机车间新厂共有5台给水泵。在机泵轴封水进入凝汽器换热的同时,循环水温度也有所升高,水塔蒸发量增大。当外供蒸汽量较少时,凝结水量比较大,额定负荷时凝汽器水位较高,造成电网受电量增加产生能耗问题。

  针对这样的情况,汽机车间一线班组员工改造给水泵轴封水回水管线,将轴封水回水越过凝汽器冷却环节,直接引至低压除氧器。机泵改造结束投运后,不仅实现了回水再利用,减少能耗损失,还增加发电量,提高经济效益,年创效可达358万元。

相关推荐

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发现新型抗病毒剂,有效抑制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5月9日,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殷利民作为第一作者,宋宝安院士和宋润江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Bulletin》(影响因子18.8)上在线发表“C.....

2025-05-17     中化新网

信发化工氧化铝焙烧智能系统投运

  近日,中铝国际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氧化铝焙烧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在山西信发化工有限公司投运。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制备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伟团队通过给发光二极管(LED)“拍片子”,找到了纯红光钙钛矿LED性能瓶颈的原因,并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北京化工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

  5月11日,北京化工大学举办2025年校园开放日暨高招咨询会。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光催化分解塑料技术获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废水变能源 油气田采出水提锂制氢试验完成

  近日,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开发生产基地“博孜—大北气田”完成采出水电解制氢试验,标志着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攻克了油气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瓶颈。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