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近零排放的背后

  去年,兰州石化榆林公司公用工程部污水处理厂全面推进强专业、强现场、强支部、强班组“四强”行动,确保基础管理更加牢靠,生产运行更加平稳,使得兰州石化榆林公司成为2023年中国石油唯一实现废水近零排放的化工企业。

  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石油和化工企业是水耗大户,随之而来的废水处理令许多企业大伤脑筋。但在兰州石化榆林公司,污水处理装置既是生产装置,也是环保装置,既产生出经济效益,也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在该公司,大量的生产污水在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达到使用标准,将被输送到生产装置。每一滴水都被循环利用,最终以微量废盐的形式被处理。污水处理厂还不断加强班组建设,将“精细巡检,精心监盘,精准操作”的安全操作理念变成行为自觉,有效保障生产长周期平稳运行。

  2023年,污水处理厂处理乙烯装置废碱液17149吨,生产生活污水46.9万吨、清净废水69.8万吨、后期雨水24.07万吨、生产回用水161.3万吨、杂盐3916吨袋、污泥1315吨袋,处理洪宇环保公司生产污水18573吨,其中,回用水产量较去年增加21.33万吨,增加了13.3%,回用水中控合格率98.96%,高于去年的96.40%,有效提高了全场水资源利用率。

  强化应急处置能力

  污水处理厂是该公司生产链条上关键一环,对保障主装置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极端大雨天气雨排处理、应急处置消防水处理、装置生产波动造成污水超标等异常情况,都会对污水处理厂的正常生产造成冲击。

  为了应对各种复杂因素挑战,该厂不断强化员工岗位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岗位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2023年2月,该厂受上游排水冲击,导致装置末端高压反渗透膜严重污堵,一段压差超出运行指标3倍。公用工程部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应急处置。他们与设备供应商积极沟通,制定化学清洗方案,对高效反渗透一段膜进行为期44天离线化学清洗,使一段压差下降至标准范围内,将威胁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完全剔除。截至目前,两套高盐反渗透膜仍保持平稳运行,大大延长了膜组件的运行周期。

  同年12月26日,该厂脱硫反应器出现冲塔现象,塔内废碱液伴随大量泡沫从反应分离器顶部沿废气管线溢出。公用工程部领导和装置技术人员迅速全部赶往现场,处置异常情况。经过全面研判,污水处理厂对脱硫反应器、反应分离器内废碱液全部放空,连续清理反应器内部聚合物,检查无误后重新注水,设备正常投入使用。

  细化日常药剂管理

  环保装置管理好、运行好,一样能够创造效益。榆林公司污水处理厂的平稳运行,使榆林公司实现污水近零排放的目标,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该公司各类污水处理药剂单耗量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2023年聚合硫酸铁消耗同比减少0.13%,聚丙烯酰胺消耗同比减少0.14%,絮凝剂阳离子消耗同比减少0.2%。

  2023年,污水处理厂通过班组小指标竞赛,强化岗位精准操作,全力保障装置平稳运行,实现大平稳出大效益的目标,为公司节约生产水26.3万吨。污水处理厂电化学除油装置处理乙烷裂解重化物废水252吨,降低处置成本26万元。

相关推荐

上海:绿色低碳赛道上“显身手”

​近日,上海市组织开展以“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为主题的2025年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活动深入挖掘行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经验、特色、亮点,讲好“双碳”故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河南强化危废环境治理

近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河南省强化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提出到2026年底前,全省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案件高发态...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克石化精准施策节能降碳

7月1日,在新疆油田2×660兆瓦超超临界煤电联营一体化项目现场,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技术团队正在推进蒸汽管网对接工作。该项目投产后,克石化将停运4台锅炉,实现煤炭消耗“清零”,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祥云股份工业级磷酸二氢铵获碳足迹认证

近日,祥云股份集团公司核心产品——工业级磷酸二氢铵通过碳足迹认证,为外贸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红光公司废酸处理改造项目投运

近日,从中国兵器北化研究院集团银光红光公司“废酸处理环保技术改造项目”试生产现场传来喜讯,102B废酸真空浓缩装置产出硫酸浓度达到82%以上,返生产线硝化使用,各项指标参数满足需要,技改项目取得成功。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天大教授发表研究成果:源头减碳与后期除碳需双管齐下

近日,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金超教授等联合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在《自然综述:清洁技术》期刊发表题为《规模化碳移除不应以推迟减排为代价》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碳中和发展应分别设定源头减碳与后期碳移除...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