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然资源部日前公开的数据,中国锂矿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锂矿新增资源量超3000万吨,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锂矿储量全球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有望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此消息一出,引发行业关注。
对此,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总工程师问立宁指出,锂储量跃居世界第二,表明我国在新能源赛道上拥有资源禀赋优势,但锂资源安全仍需技术、政策和市场协同推进,夯实上游供给、激活回收循环,真正将“家中有地”转化为“手里有粮”,支撑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表示,此次锂矿找矿的重大突破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国在锂储量方面捷报频传。盐湖锂新增资源量达1400余万吨,跃居仅次于南美锂三角和美国西部的全球第三大盐湖型锂资源基地;攻克江西等地区锂云母提锂技术难题,提高了锂云母型锂矿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新增资源量超1000万吨。
“储量跃升的意义更多在于战略储备。”问立宁表示,锂是新能源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企,进口锂辉石加工占碳酸锂产量的90%以上,其中澳大利亚凭借品质和运输优势占比最大,非洲则以中资企业主导的权益矿补充供应。本次探明量的提升为未来技术突破和产业布局提供了底气。
近年来,锂价经历了剧烈波动。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下游新能源需求激增,叠加矿山扩产周期滞后,锂价一度暴涨。但随着南美盐湖提锂产能释放、国内库存累积,当前市场已进入供需平衡阶段,价格回归理性。问立宁预测称,未来5年锂价将呈平稳下行趋势,“锂作为基础原材料,长期利润率应维持在10%~15%的合理区间,暴涨行情难以再现。”
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锂资源总需求量预计为115万吨。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锂的年需求量将达300万吨,2050年将超过600万吨。
然而,问立宁也指出,新探明资源多位于西藏、青海等高海拔、生态敏感区域,开采条件恶劣,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实际产能。锂云母提锂路线依然未能克服环保难题。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盐湖提锂技术虽逐步成熟,但产量占比仍不足三分之一。青海察尔汗盐湖年产能约10万~12万吨,西藏盐湖则因高海拔、生态保护限制,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开发。他直言:“未来5年,中国盐湖提锂仍以青海为主力,西藏资源开发需克服自然条件与环保政策的双重挑战。”
为进一步保障锂资源安全,真正将“家中有地”转化为“手里有粮”,问立宁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推动盐湖提锂技术迭代。据他介绍,青海盐湖提锂成本虽然低于锂辉石矿石提锂,但锂浓度低、杂质分离等问题仍待解决,建议加大吸附法、膜分离等技术研发,提升回收率和环保性。西藏盐湖开发则需配套电力、淡水等基础设施,并平衡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
二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固体矿开采。锂辉石矿开采技术成熟,但四川、西藏矿区环境恶劣,运输和人力成本高企。“资源在手不等于产能释放”,他认为,需通过智能化采矿、绿色矿山建设降低成本。
三是构建电池回收体系。我国首批动力电池已进入退役期,“城市矿山”潜力巨大,但回收经济性不足。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价值集中在锂元素,而铁、磷等组分价值低,企业缺乏回收动力。对此,问立宁呼吁政策端发力,通过碳足迹要求强制下游企业使用回收材料,同时对回收技术研发和产能整合提供补贴,避免低效重复建设。
截至目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软化水使用量由1350立方米/天提升至1700立方米/天,节约锅炉清水拉运费用148万元。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该厂清水减量替代工程持续释放的效益红利。2024年底...
在中原油田东濮老区百里油区,一座座低吟浅唱的抽油机与微风中欢快摇曳的麦浪守望相伴;在内蒙古采油厂的桑合油田,一片由中原石油人开垦的“党员林”,绵延近6600平方米;川东北的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四周群山...
5月20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了《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5月16日,2025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总结“十四五”以来工作进展,谋划“十五五”工作思路,推动落实2025年重点工作。
5月11至17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2025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和职业教育周系列主题活动。徐州职院创新打造“专业+生态”实践育人模式。
5月12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贵州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的引导性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向投资者发出呼吁,理性判断该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建设项目需求,有效防范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