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今年大检修,原料罐区现场无异味产生。”9月1日,吉林石化公司合成树脂厂第一ABS车间副主任宋师达介绍,“今年我们车间在丁二烯储罐采用密闭蒸煮后,苯乙烯、丙烯腈储罐也采用密闭蒸煮,杜绝了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了检修异味问题。”
该厂原料储罐在大检修前,要将罐内原料装车倒空后,进行循环密闭蒸煮,消除残余的原料聚合物,防止在罐体检修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一直以来,该厂原料储罐蒸煮方式都是采用敞口蒸煮,通过人孔将蒸煮溶液倒入储罐内,蒸煮过程会有少量的原料和其他化学品随着蒸汽排除,产生异味。2018年,工厂技术人员利用装置与丁二烯储罐连接的碱液配制系统,将配置好的蒸煮溶液输入丁二烯储罐内进行蒸煮作业,实现了全程密闭蒸煮。
“今年大检修前,我们借鉴丁二烯储罐密闭蒸煮的经验,认真研究如何实现苯乙烯和丙烯腈储罐密闭蒸煮。”宋师达说。
工厂组织生产运行室和车间的技术人员一起深入现场进行研究,制定了细致具体的密闭操作方案,并通过桌面推演,反复讲解和演示,提升操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执行能力。
在蒸煮之前,车间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物料平衡,内操人员精心监盘,时刻保持原料罐存的比例,确保丙烯腈、苯乙烯最后均被完全消耗。随后,车间主任带领车间骨干一起严格按照方案及操作法将罐底死角物料通过排净管,用气动泵收集装车处理,做到有序退料,液不落地。
在蒸煮环节,车间通过氮气分程调节,将有毒有害气体全部放空至RTO系统进行后续处理,并经过多次分析,确保气体合格后,排放至火炬系统,实现现场零排放。
近日,福华化学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宣传暨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来自政府部门、周边乡镇、媒体及教师代表40余人齐聚福华化学,近距离了解公司环保治理设施、生产运行情况,共同凝聚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近日,有咨询机构分析预测,随着汽油利润率下降以及碳排放压力加大,全球超过20%的炼油产能(约390万桶/日)面临关闭风险,欧洲炼厂形势尤其严峻。
6月5日至7日,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碳博会)举行。碳博会上,“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绿色出海系列活动”首次全景亮相,以多种形式为企业破解出海痛点提供绿色方案。
近日,2025年中国石化生态环境保护竞赛(炼化板块)岗位练兵启动。这也是中国石化继去年首次举办生态环境保护竞赛(油气和新能源板块)后,在炼化板块组织开展的同类竞赛。
近日,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磷石膏利用和无害化贮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1415—2025)获生态环境部批准,自2025年7月1日起实施。